政务公开 政务信息 发展规划
  •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2-09-23 16:36
  • 来源:市农办 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2021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精神和关于乡村振兴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照中央、省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按照争先创优进位的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来,我市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完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推进机制,乡村振兴成为党委领导下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强化政策统筹,出台市委一号文件和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发出重农固本的明确信号;强化项目攻坚,组建粮食、共同富裕等“6+1”工作专班,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效推进;强化责任落实,乡村振兴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确保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在宁波落地见效。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6.3亿元、增加值3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3.0%,两项绝对值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同比增长9.7%,五年年均增长8.5%,绝对值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五年前的1.80:1持续缩小到1.72:1。

    一、守牢安全底线,补强产业链条,现代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农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一是农业综合产能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9.23万亩,创六年来新高,总产量67.79万吨,创九年来新高;全年出栏生猪90.4万头,同比增16.2%。“菜篮子”产品供需两旺、价格稳定,蔬菜种植面积147.3万亩,产量254.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总产量107.1万吨,增长4.5%。大力推进耕地“两非”整治,新改建高标准农田7.09万亩。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达到118个,保费收入5亿元,赔付5.7亿元,保险深度达到1.4%,居全省第一。二是农业“双强行动”扎实推进。召开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组建“三农四方”科技联盟。3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宁波大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宁波种业、微萌种业进入全国细分领域前5名,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1%,居全省首位。慈溪市列入首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三是产业平台能级持续提升。新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5个,最近五年分别累计创建4个、8个、20个。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蔬果保鲜库容297万立方米,低温处理率20%。四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培育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绿色认证产品19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全市主导产业面积195万亩,产值占比达80%。全市累计创建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4个、市级农业全产业链21条、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2家。村民说事、浙里甬惠渔入选省农业农村首批“优秀应用”,新增数字农业工厂20家。五是乡村融合产业蓬勃兴起。大力发展种养融合、产加销融合、农旅文融合等多种类型融合产业,成功举办乡村旅游节、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条,全市农家乐和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超50亿元。

    二、坚持育引并重,优化创业生态,乡村人才支撑更加有力

    坚持以本土人才为主体,“引育用留”并重,优化乡村人才队伍。加快实施“两进两回”行动,促进各类人才“上山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实施万名创客培育行动。出台《关于高水平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举办农创客创新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活动,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热情,全年培育农创客2300名。举办“甬农杯”农创大赛,“一站式海洋服务平台”项目获省双创大赛一等奖,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各地积极出台大学生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慈溪市推出省内首款大学生农业创业政策性保险“农创保”;鄞州银行“创客贷”为11家农创客企业开通贷款绿色通道。二是实施百万农民素质提升行动。统筹推进现代农业领军人才、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将农民培训工作覆盖农业产业、农村电商、乡村建设管理等领域,共实施培训项目25个。全市开展各类农民培训4.47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1万人次。以“甬江引才工程”为载体,积极引进农业高层次紧缺人才,获评一批市突贡专家、优秀留学人才。三是实施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完善市县乡三级联动乡贤工作体系,全市排摸各类新乡贤7万名,成立新乡贤联谊组织149个,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年有6456名新乡贤回乡参与家乡建设,乡镇新乡贤爱心基金达到217个。

    三、赓续传统文脉,推进移风易俗,文化润村全面深入

    按照“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乡村振兴之中,广大农民精神面貌、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一是加强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有序推进重要古建筑古遗迹保护修缮、古树名木保护等,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5个,宁海县(十里红妆婚俗)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系列活动,组织年糕节、春笋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50多场次。二是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导则,推进实践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依托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综合运用“鄞铃”文艺宣讲、“幸福巴士”“舜江快播”等载体开展文明实践主题宣讲1.5万场次,“为民办实事”项目惠及群众120多万人次。三是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启动新一轮全国、省文明村镇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到90%。开展“家庭文化节”“家风伴我行”“天然舞台”“天天演”等系列活动,全年送戏下乡2500多场。

    四、扮靓美丽家园,做大美丽经济,乡村生态价值持续彰显

    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按照“全域提升、连片打造、片区组团、区块示范”要求,推动分类创建由点到线到面实现整体提升。一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年创建省级达标村615个、精品村36个、风景线7条、美丽宜居示范村25个。全面推广以党建联盟、规划联体、产业联动、社会联治为核心的片区组团发展新模式,全市培育128个组团,慈溪市实现片区组团“全覆盖”。深化艺术振兴乡村,促成村与国内艺术院校深度“联姻”,艺术赋能振兴乡村入选浙江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全市90个村开展艺术赋能村建设。2021年,宁波市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05公里,奉化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成美丽乡村电气化村67个。二是提升农村生态建设水平。全市新建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66个。建设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省级示范村20个、巩固提升村548个。创建省级星级农村公厕230座、示范公厕21座。完成“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建设河湖生态缓冲带18.05公里。三是实施农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制定行动方案及工作任务清单和正负面清单。创建省“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3个,示范主体1161个。全市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98.6%;农膜处置率为9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鄞州湾底村打造乡村“碳中和”综合示范。

    五、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头雁领航,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深入实施强基工程,推进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市组建600个全域党建联盟,112名村社书记获评省、市兴村(治社)名师,120名市派第一书记和农指员全部派驻到位。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占75%。二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村级卫生室规范化率达71%以上,每万人口医生数达4.91人。全市养老保险户籍人员参保率99.14%,最低生活保障月标准全市统一达1005元。持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每天约有1.1万名农村老人享受助餐服务。三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五小工作法、书记一点通等基层治理品牌,宁海小微权力三十六条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2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14个,省级善治示范村659个。健全完善“五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严格执行财务联审联签,村账镇管等制度,基层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六、创新体制机制,活化价值权能,乡村发展活力全面迸发

    推动农村改革由点上突破转向综合集成,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闲置农房激活利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等改革,进一步激活集体权能,释放改革红利。一是深化省级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鄞州、余姚、慈溪申报第二批省级集成改革试点。全市11种农村产权品种纳入平台交易,累计交易额57.5亿元。4个区(县、市)开展股权质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贷款3.2亿元。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取得新进展,区(县、市)数字农合联建成率达100%。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均达到70%以上,居全省第一。象山县深化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形成20余个配套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激活利用,全市发放权证205本,激活面积31.2万平方米。三是深化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即时贷”“惠农贷”等支农信贷产品。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启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63个,完成投资28亿元。

    2022年,是我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关键之年,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共同富裕,聚力变革重塑,构建任务表单化、载体项目化、程式模块化、责任专班化、管理数字化的工作机制,千方百计提升粮食产能,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多方协同建设美丽乡村,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善治,关口前移守牢安全底线,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共同富裕先行市贡献“三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