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9号建议的答复
  • 阅读:67
  • 时间:2022-09-13 09:45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2〕83号

    宋小赞代表:

    您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新兴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引导的建议》(第79号建议)收悉。非常感谢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点,累计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园2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7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5个,10个园区列入省级创建,其中8个园区、通过省级验收,20个强镇列入省级创建并全部通过验收,建成市级田园综合体2个。累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26个,创建完成1193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269个,全市登记在册的民宿1700余家,床位总数3.2万余张,累计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22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38家),总资产584亿元、年产值664亿元。

    下步,我市将充分依托宁波的自然禀赋和农业产业优势,以市级未来示范农业园区和都市农业公园、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村一品发展、农旅融合发展等为重点,持续推进我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

    一、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坚持市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支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建立完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新三品”体系,打造一批特色产品“金字招牌”。加大农业品牌线上线下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展会和农产品电商平台,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会和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提升宁波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加大农业产业支持力度。围绕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2022年计划新增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以上市级未来示范农业园区或都市农业公园,新验收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5个以上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深入调研,完善乡村产业支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乡村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农业经营主体技改补助、未来示范农业园区和都市农业公园示范项目建设、数字农业工厂、农业龙头企业境外展、专利、认定等奖励,对相关项目予以15%或30%的市级财政补助。同时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贴息力度,每年安排5000万元左右资金对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按上年贷款基准利率50%进行贴息。

    三、培育农业科创人才。多管齐下加强农村就业人员技能提升工作,指导和推动各级工会会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开展各类农业职工技能竞赛,在农业领域的劳模、工匠选树培育过程中积极挖掘新兴特色农业产业人才,通过先进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加大乡村人员技能培训力度,精准推进就业帮扶工作,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新乡贤等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发掘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实施万名农创客培育行动.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打造大学生农创园。指导成立宁波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举办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和农创客培训,推介、扶持一批农创客项目,遴选、宣传一批农业大学生创业主体和农村双创典型。全年计划新培育农创客2300名。

    四、加快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坚持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民俗文化融入休闲旅游体验活动中,依托农业产业、田园风光、特色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具有本土特色、差异化、多样化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的辨识度。充分运用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民宿集聚区和产业融合示范区三个有力抓手,全面开展乡村旅游助力共同富裕建设,推进乡村休闲度假和民宿集聚发展,培育乡村文旅运营团队,实施数字赋能乡村、文旅新业态培育、营销渠道拓展和“伴手礼”产品开发等支撑工程。加大线上线下农业休闲旅游宣传力度,编制农家乐休闲农业宣传画册和旅游地图,制作宣传片、宣传册。充分发挥各类节庆活动的宣传作用,积极办好农民丰收节、中国开渔节、宁波乡村旅游节、茶文化节、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余姚杨梅节、奉化水蜜桃节等特色农旅节庆活动。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29日

    (联系人:童建松  联系电话:8918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