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2-07-27 15:55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
  • 在市委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农机系统围绕“六保”、“六稳”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大农机,服务大农业,为乡村振兴、农业提质增效、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收官之战。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及主要工作措施

    (一)助力疫情防控,强化农耕生产农机保障

    紧急出台蔬菜生产机械临时补贴办法,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间,对购置未列入中央购置补贴的高性能播种机、高性能移栽机、叶菜收割机、叶菜包装机等新型农机的农业经营主体,按其实际销售价的60%予以补贴,由市县两级财政各承担50%,共实施市县两级资金136.46万元,确保疫情期间蔬菜生产供应。组织做好关键时节农机化生产服务工作,着力破解疫情期间农业用工短缺难题,降低生产人员密度,减轻疫情防控压力。今年“春耕”、“双夏”和秋收冬种期间,全市共调度农机具1.84万台(套),储备农机配件近2000万元,组建了近70个维修服务队,出动千余人次,维修保养农机1.13万台(套),并帮助农户和机手解决农业生产难题,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稳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强化农机服务体系组织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市级共计投入254万元,扶持新建了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7家、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9个,并对8家农机合作社进行功能培育。继续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新型服务模式探索,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优选出海曙粮人粮机专业合作社,并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已完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申报工作。积极发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主力军作用。今年农机化生产服务中,全市373家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了全市100%的机械耕整地和90%机械化栽植任务,突显农机服务组织保障农业生产重要作用。

    (三)着力推进“双创”示范引领

    经过前四年的创建,我市的创建率达到了70%,通过标杆示范引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十个百分点。今年,我市继续紧紧围绕“双创”,强优势、补短板、增活力、促提升,带动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促进装备结构加快向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方向发展,农机作业水平大幅提高。2020年共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1个,省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3个、示范基地8个。同时,全国率先开展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目前已完成相关申报工作。

    (四)着力完善补贴政策流程

    编制《宁波市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产品补贴额一览表(2020年调整)》,同比上年,新增8个分档,取消10个分档,补贴目录范围涉及14大类31小类79个品目325个分档。并调整新增环境控制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等2个中央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品目,继续做好标准化设施大棚建设等原有中央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工作。做好补贴归档及公开,按要求完善省级补贴信息公开专栏。推广农机购置补贴APP。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共使用中央资金45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100万元,补贴机具3000台套,受益农户2100个;完成标准化设施大棚建设108万㎡,使用市级资金1360余万元,其中上年结转资金700万元。

    (五)加强新型农机试验推广和农机科技项目建设

    做好新型农机示范推广,在去年基础上,新增“杀虫消毒设备”和“脱臭清淤机”两个新型农机品目,投入264万元,拟补贴新型农机180台(套)。同时,及时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掌握我市新型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市场价格情况,针对部分新型农机可能存在的价格补贴风险,及时发函有关企业以书面承诺形式报告归档产品价格。加快提升蔬菜、瓜果、茶叶、畜禽、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积极开展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和农机科技示范项目,寻找“互联网+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强化对特色产业机械化关键环节新机械、新技术研究、攻关、试验和示范,推动农机化薄弱环节和技术创新示范推广。目前,已落实梨园水平棚架机械化栽培技术、有机抹茶加工关键环节机械化研究、田间遥控运秧植保一体机研发、种植园智能化监测控制系统推广运用、生猪种鹅养殖场除臭设备引进示范等8个项目,安排市级资金120万元。

    当前,我市农机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较多,制约着农机化功能发挥,影响农机化发展后劲。主要为:一是特色产业农机化水平不高,部分特色产业、畜牧产业等机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问题难以突破,严重影响蔬菜、生猪保供。二是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中,水稻机械化穴直播、高效植保和秸秆综合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面不广、链条不全、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滞后、农机维修能力不足,农机服务人才相对缺乏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农机化发展重点工作

    要继续加大政策创设、制度改革、机制创新力度,全面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促进农机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取得新进展,为我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篇谋局提供有力支撑。主要目标:完成稻麦机械化栽植面积75万亩以上,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0.5%左右;新增各类农业机械2500台套以上;新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家、区域性农机服务中心5家、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7个、农机作业公司3家、功能培育农机合作社9家;创建省农业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1个、示范基地12个;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次以上。

    (一)优化粮食装备技术,提升粮食全程机械化水平

    大力实施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高标准、高水平完成重点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工作创建目标任务。优化更新粮食生产农机装备,继续对水稻插秧机、育秧流水线、粮食烘干机等粮食生产设备实行累加补贴,加大植保飞机、水稻穴直播、秸秆处理等新型农机试验推广力度。着力突破育秧瓶颈,提升机械化育插秧水平,继续扶持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加大(工厂化)育秧、立体育秧模式和配套农艺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水稻“1+N”叠盘暗育秧技术,多渠道提升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2021年,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5%以上。

    (二)突破关键作业环节,提升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

    加大蔬果、茶叶等特色农业机械补贴力度,加大林特、花卉种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茶叶采摘、修剪和名优茶加工制作等作业机械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畜禽饲料加工、自动饲喂、网栏温床、除臭降温、无害化处理等机械设施和水产机械设施应用率,提升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继续开展设施农业智能化配套的项目进行扶持,加快原有设施农业的提升改造,推进标准化设施大棚建设补贴。继续做好油菜生产“机直播+机收获”推广。

    (三)强化智能科技应用,提升农机科技水平

    继续完善智慧农机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农业装备的研究、试验和示范工作,继续做好无人驾驶插秧机等新型智能农机的研制试验和示范推广。着力推进农机质量管理规范化,继续做好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主要农业机械的质量跟踪。加强对国家级、省级农机项目的指导与管理,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抓好省、市农机化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一批省级、市级、县级农机化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加强市农机科技推广项目、市农科教项目规范化管理,建立项目储备库,提高项目运行质量。

    (四)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机服务水平

    大力实施农机服务体系项目,培育各类示范性服务组织,新建设一批示范性合作社、作业公司、区域服务中心,实现服务组织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加快“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创新农机化管理服务方式,提升农机化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其农业生产实施主体的作用。引导合作社农机具等资产股份制改革,实现管理公司化、运行企业化、装备高新化、服务规模化,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再创新。加大合作社维修人才培养力度,拓宽农机维修企社共建范围,进一步提升农机合作社维修和保养能力。开展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加快造就一批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合作组织带头人。

    (五)完善农机扶持政策,提升农机发展支撑保障能力

    按照“突出重点、强化引领、科技创新、普惠共享”的原则,强化政策创设,完善补贴机具品目,引导农民理性购机和提升机具效率,引导企业靠质量、靠服务竞争市场,最大限度的做到应补尽补,提高生产急用机具的有效供给。积极推行“三个到县、一个挂钩”的政策实施管理方式,进一步强化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补贴政策实施有关规定,继续开展补贴工作绩效考核,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推广使用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努力构建便民高效、有利监督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