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2年第21期
  • 阅读:
  • 时间:2022-05-31 14:08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 21 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26日

    【本期目录】

    ▲奉化区大堰镇推动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慈溪市万安庄村有序推进未来乡村试点建设

    ▲象山县连续四年获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

    奉化区大堰镇推动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2021年以来,奉化区大堰镇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让传统村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截至目前,该镇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一是古新互补。深挖古民居、古祠堂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灵活运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村民自治”模式加以保护,累计投入3500余万元修缮保护或活化利用古迹古宅30余处。将村落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深度融入乡村旅游,打造诗意宿集谢界山村、3D 壁画湖边桥村、缸瓦艺术后畈村等一批景村一体、农文旅一体的旅游村落。二是串点成线。结合“连山堰情”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线建设,统一规划、一体推进沿线8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更新改造燕来山田、连山非宿等一批精品民宿业态。2021年,共接待游客60万人次、留宿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 亿元。三是双向发力。线上以浙江省档案馆和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联合推出的《跟着档案去旅行》为主线,线下以“足行古村落 亲近古建筑”等系列活动为抓手,全方位展示大堰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发展。

    (奉化区农业农村局)

    慈溪市万安庄村有序推进未来乡村试点建设

    近年来,慈溪市在充分结合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统筹谋划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周巷镇万安庄村作为省级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以“铸万安魂·建共富村”为建设主题,通过美丽万安、人文万安、善治万安、共富万安等多跨融合协同推进,努力打造“基础共建、服务共享、区域共富”基本单元。一是坚持党建统领,构建组团发展“新格局”。市镇村三级高度重视未来乡村试点建设项目进程,市农业农村局全程指导,镇级层面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并将万安庄未来乡村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村党委将未来乡村建设试点作为“一号工程”,集中力量、集中资源,保质保量按时推动各项建设任务。同时,万安庄村抢抓入选慈溪市级重点片区组团式发展机遇,突破单村建设“一村美”的发展困境,联合周边城中村和二塘村片区化联合建设,加快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共谋、项目共建。二是坚持数字赋能,打造乡村智治“新引擎”。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数字赋能传统管理模式,建设万安庄“乡村大脑”指挥驾驶舱、“万安通”微信小程序应用端和智慧新基建配套。紧扣百姓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依托数字赋能,构建“网格受理、网络流转”闭环式治理新模式,基本实现便民服务“10分钟全员随心享”和社会治理“10分钟全域快处理”。三是坚持产业强村,梳理乡村经济“新增点”。组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对村庄内流转面积180亩的农场进行硬件基础改造、数字赋能融入、市场运营提升,打造智慧共享农场,创设“万安庄全价果蔬”品牌,通过互联网电商销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稳固收入。同时,依托慈溪市小家电智造小镇核心辐射的区位优势,新建双创服务中心,创设时租办公室、周末工作室、人才会客厅、共享直播间等新业态,预计新增村级经营性收入超200万元。四是坚持文化兴村,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建成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乡贤馆等公共空间,形成“家家志愿参与、户户良好家风”的文明新风尚。依托知名乡贤张培基先生的特色优势,建成万安庄能人书画艺术馆,编印“善美万安”作品集,组建“善美合唱团”,成立“善美诗社”,讲好村庄故事,引贤回乡助村。

    (慈溪市农业农村局)

    象山县连续四年获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2021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的通报》,象山县续第四年获评考核优秀单位。去年以来,该县围绕共同富裕样板县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县建设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乡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入列全省首批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践试点单位和全市唯一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一是科技赋能农业增效。深化“亩均超万美元”改革,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联盟,象山柑橘、象山梭子蟹两大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25亿元和20亿元,“象山红美人”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省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家。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筛选保存国内外优良柑橘品种200余个,先后繁育银鲳、小黄鱼、梅童鱼等海水鱼类品种26个,占比全国繁育海水鱼类品种总量46.4%。二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打造“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为主线,扎实推进“三清三美”“两线两村”专项行动,突出农村“三大革命”,推进“山水林田路房”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集成展现“山海风貌、田园风光、半岛风情”的美丽乡村示范窗口,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25个,获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和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优胜县。三是深化乡村集成改革。实施数字农业“1121”工程,实现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大脑”上线运行,线上“村民说事”入选“浙江省数字乡村先锋榜”,“闲置农房盘活”应用系统纳入“浙农富裕”版块,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累计盘活闲置宅基地7.3万平方米,确权登记村集体宅基地4087宗,颁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128本,先后引进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项目112个,投资总额逾20亿元。

    (象山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