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2年第20期
  • 阅读:
  • 时间:2022-05-20 10:15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40

    第 20 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16日

    【本期目录】

    ▲我市获2021年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

    ▲我市把好“四道关”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我市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今年首批赔付已全部到位

    ▲象山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获2021年省乡村振兴考核优秀

    近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通报,我市和鄞州区、奉化区、慈溪市、象山县获评2021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2.5亿元,同比增长3.0%,创近十年来新高,一产增加值356.1亿元,同比增长2.8%,两项绝对值均居全省首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居全国全省前列。一是农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9.23万亩,同比增1.4%;粮食总产量67.79万吨,同比增0.5%,创近九年来新高;出栏生猪90.4万头,同比增16.2%。宁波种业、薇萌种业进入全国细分领域前5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1%,居全省首位。二是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新增省级美丽乡村标杆县1个、特色精品村30个、达标村60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20条。创新实施“片区组团发展”“艺术振兴乡村”等做法,全市已有片区组团128个、涉及729个村、艺术特色村79个。全面开展农村公厕服务提升行动,新(改)建农村公厕1131座,新增省级星级农村公厕230座。三是富民强村行动稳健前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两个高于”(高于GDP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良好势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72,比上年缩小0.02。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7元,同比增长15.2%。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总收入100万以上村占比75%。    (农办秘书处)

    我市把好“四道关”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为维护畜禽产销秩序,防止动物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织蔓延”,3月以来,我市把好“四道关”推进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控工作。一是把好强制免疫关。按照应免尽免,不留空档要求,出动防疫人员1.2万余人次,对6594个养殖场户(规模场457个,散养户6137个)的畜禽实施免疫注射,累计免疫畜禽232.3万头(只、羽),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100%,构筑坚实的免疫屏障。二是把好疫情监测关。对全市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等重点场所和高风险环节开展全面采样,掌握免疫效果和病原污染情况。对209个场点采集的11651份样品进行了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病原学均呈阴性,整体免疫合格率达85%以上,处于低风险区间。三要把好监督执法关。落实检疫申报、省外动物调入备案、检查站查验、落地报告等制度,围绕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环节对35.1万头(羽)产地检疫畜禽,918批次13万头外调生猪、2.3万吨屠宰检疫畜禽产品和618批次5295吨生猪产品开展执法检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5起,形成有力震慑。四是把好技术指导关。针对春防工作的技术难点,成立技术服务小分队60余个,累计进场入户开展技术服务2000余次,组织培训15次,累计受训3000余人次,指导养殖场(户)选择匹配疫苗、规范做好接种记录。 (畜牧兽医处、市农机畜牧中心)

    我市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今年首批赔付已全部到位

    我市积极探索保险机制创新应用于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持续巩固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在首年实施成效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巩固提升,通过降低免赔门槛、优化赔付比例和提高保险标准等方式实施全市统一的保险方案。该保险项目列入2022年度宁波市民生实事十项工程“甬有帮扶”,保险责任涵盖医保目录内外,有效解决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的难点、痛点问题,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切实减轻低收入农户看病就医和人身意外负担。市、县两级共投入保费3214万元,被保险人总数64292人。截至3月底,完成新认定人员投保3027人,共计67319人投保,实现动态全覆盖。今年首批理赔共7128人10480笔1200余万元,目前已全部赔付到位。此外,项目还通过高效便捷的线上理赔和网格化、专业化上门服务,实现了投保理赔“零次跑”和应赔尽赔。一季度我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5443元,增幅15%,高出全省平均(12.9%)2.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乡村振兴协调处)

    象山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该县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持续深化“亩均超万美元”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提升种养品质、打造农业大脑、创新金融支农等方式,力促农业提质增效,202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52.59亿元,稳居全省第二。一是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加大新型设施农渔业、工厂化养殖及农业标准化改造力度,累计建成大棚设施农业3.6万亩,培育工厂化养殖企业4家,制定实施农业生产地方标准40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38种,创成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9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8.13%。扎实推进海水网箱绿色改造提升行动,落实渔业绿色碳汇生态养殖2.5万亩,创新推广稻渔共生、稻菜轮作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8.3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和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二是数字赋能农业转型。实施数字农业“1121”工程,实施“大数据中心+产业地图+信息平台+数字基地”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农业“数字大脑”,通过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推动农业智慧化转型,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个、改造提升数字化种养基地24个。大力开展“5G+区块链追溯”试点,建立柑橘种苗数字溯源系统,实行地标品牌“一标两码”管控,累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个、全市最多,象山柑橘、象山梭子蟹两大品牌价值超40亿元。三是实施金融支农创新。制定出台《象山县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办法》,围绕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探索开发高投入、高收益农产品“政策性保险+商业附加保险”或纯商业保险,累计开发政策性农业险种35个、商业险种10个,去年为1.98万户农户提供12.5亿元风险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实施“一产业一产品”金融助力计划,推出“三权分置+”产品贷、柑橘和白鹅全产业链贷、水产品供应链贷等金融产品,去年全县涉农贷款余额864.43亿元。近三年来,落实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鼓励农业科研攻关、品种选育,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近4亿元。  (象山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