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林特产业发展专题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2-04-24 16:04
  • 来源:种植业和种业管理处、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作者:
  •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精准扶持下,全市林特产业团队全力以赴保生产,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努力确保产业发展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成效。

    一、生产基本情况

    (一)水果

    2020年全市果树栽培总面积96.4万亩、产量74.8万吨、产值40.9亿元,分别较去年增加5.85%、2.4%、3.75%;其中柑橘栽培面积22.26万亩、产量24.04万吨、产值9.04亿元,杨梅32.7万亩、产量11.3万吨、产值9.1亿元,梨面积7.1万亩、产量10.5万吨、产值2.8亿元,水蜜桃面积9.3万亩、产量7.4万亩、产值6.7亿元,葡萄12.7万亩、产量17.2万吨、产值11.3亿元,枇杷3.9万亩、产量1.3万吨、产值1.8亿元。

    (二)茶叶

    2020年全市茶业总体上运行基本平稳,茶园面积21.4万亩,茶叶总产量1.52万吨,总产值8.95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14.8%。其中名优茶产量0.22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2.6%,产值6.73亿元,较全年同期增加4.7%,产销推进顺利。

    (三)花卉苗木

    2020年我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约为35.2万亩,较上年减少1.4万亩,同比减少3.8%;销售量约5.0亿株(主要包括绿化观赏苗木、盆花、鲜切花等),较上年减少2.18亿株,同比减少30.4%;销售额约26.4亿元,较上年减少0.9亿元,同比减少3.3%。全市花卉苗木出口额393.7万美元,较上年增加78.7万美元,同比增加25.0%。

    (四)其他林特产业

    2020年全市竹林总面积127.53万亩,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其中毛竹林面积119.27万亩,雷竹林面积5.74万亩,其他杂竹林面积2.52万亩。竹笋产量、产值呈下降趋势。2020年全市竹笋总产量12.25万吨,同比下降9.93%,其中毛竹笋产量8.52万吨,雷竹笋产量2.97万吨,其他杂竹笋0.76万吨。2020年全市竹笋总产值6.72亿元,同比下降13.29%。

    我市干果经济林主要以宁海县香榧种植为主,2020年宁海有香榧林2.01万亩,其中投产面积0.8万亩。2020年香榧青果产量850吨,同比2019年上升100%。2020年香榧售价每公斤均价200元左右,农户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最高50万元。

    二、主要特点

    (一)突发疫情及不利气候带来影响不小

    2020年气候反常,冬季气温整体偏高、早春低温冻害、晚春异常高温、春夏季连阴雨寡照、冬季冰冻等异常天气,多项林特产业生产影响较大。樱桃大幅减产,总产量较去年减少4成左右;枇杷、杨梅虽果实品质明显差于往年,增产不增收;水蜜桃品效益整体偏差,严重影响桃农生产积极性;柑橘受年末冻害影响严重,红美人有1成左右因未及时采收受冻,损失超过1亿元。春茶提前进入采摘高峰,生产期相对集中,又加上突发新冠疫情,采茶成本上涨,销售路径前期滞后,综上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名优茶产量减少,产值减少。受疫情影响,花卉苗木竹笋销售量、销售额呈减少态势,下半年起有所好转。因劳动力不足,竹笋采收成本明显增加,也造成了竹笋产量一定程度的下降。

    (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成效显著

    为了巩固产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拓宽益民富民的支撑面,加大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形成了多条腿走好产业发展的新局面。通过保温、避雨、浅加温等新技术大幅增加果树生产对不利天气的抵抗力,促使果实早熟、品质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红美人’柑橘等新品种快速发展,市场认可度高,栽培面积稳步增加,效益显著。根据产业发展的新问题和新趋势,积极调整提出绿茶为主,多元发展茶产业,加快红茶、工艺白茶产业化推进,将成为继名优绿茶后我市茶业经济一个新的增长亮点。花卉苗木出口业务相对稳定,鲜切菊花、杜鹃成为出口的新优势类别,占比稳中有升。

    (三)科技示范释放创新活力

    持续推进绿色精品水果关键配套技术创新示范,开展果树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2020年共立项、实施各类项目7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7个,总结优新品种及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试验示范促技术推广。持续推进茶产业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以绿色基准化防控、彩色高效良种茶园、机采机制为重点,开展了杀虫灯、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色板、生物农药等应用示范,在茶园农药减量使用和节约人工投入等方面取得理想效果。开展花木产业结构调整,走精品化、容器化、艺术化路线,提升产业附加值,采取“大户示范,小户跟进”的策略,积极引导苗农转型升级。

    三、工作措施

    (一)做好产业技术支援与服务

    定期开展基地病害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组织服务小分队做好自然灾害应急服务,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在林特产业生产关键环节及台风、水涝、冰冻等气象灾害来临时及时到各区县市调查水果、茶树、花卉生产及受灾情况,提出应对技术措施并进行现场指导,全年到各地直接指导服务农业主体110余个次,力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跟进疫情防控下产业生产指导,专门组建生产技术指导小组,联村、联企、联基地,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落实防疫措施,落实生产措施,落实发展措施。面对制约春茶生产的采茶工和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重点指导茶农和茶企提前、主动做好疫情防控预案,指导采取定区招工和点对点招工、专车包运、集中管控的办法,到季节用工富余的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抢人”。采用多次实地指导、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问题、针对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利用自媒体加强市场营销,强化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二)深化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

    通过举办“慈城杯”‘阳光玫瑰’葡萄、参加省农业之最杨梅、水蜜桃评比、省十佳葡萄评比等精品名牌评比,召开阳光玫瑰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脐橙大棚保温栽培技术等现场会及组织召开全市‘阳光玫瑰’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中培训等形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全市果树栽培技术提升。组织茶园生态化管理技术、茶叶精深加工趋势与技术、扁形绿茶生产技术与质量标准、白茶加工工艺与品鉴标准课程培训,确保在技术创新、示范和辐射带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中数据均为业务掌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