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级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全省第一!我市四案例入选省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案例
  • 阅读:
  • 时间:2022-03-22 17:08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秘书处
  •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全省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案例名单,其中乡村振兴十佳创新实践案例10 个、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优秀案例11个。我市共有4个案例入选,入选数全省第一。其中,奉化区实行渔船“编组生产”打好渔业安全保卫战入选十佳创新实践案例,象山县激活闲置农房改革、鄞州区“稻花香里”追梦人、余姚市“良田+良法”解锁粮食安全密码入选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强化党的全面领导,落实优先发展总方针,完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推进机制,乡村振兴成为党委领导下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强化统筹协同,乡村振兴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各地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创新进取,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示范性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此次入选的四个案例,就是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鲜活生动的实践。


    乡村振兴十佳创新实践案例

    宁波市奉化区实行渔船“编组生产”打好渔业安全保卫战

    1.png

    宁波市奉化区地处象山港畔,海域面积87平方公里,登记海洋捕捞渔船997艘、数量全省第5,直接从业人员6500余人,是全省八大渔业捕捞强县之一。近年来针对全国渔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渔船管不住、人员看不见、事故救不了、纠纷摆不平、渔获捕不到等“五不”突出问题,奉化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渔业安全、促进渔业生产”系列部署要求,创新推进“编组生产”制度改革,把全区渔船分组编队41个中队,实行数字化共享、网格化管理、全员化联动,有效解决了渔业安全隐患,有力促进了渔业生产,走出一条“海上枫桥、渔民共富”的新路子。连续10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渔业安全生产事故,获评2019-2020年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区)。

    2.jpg


         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象山县激活闲置农房改革

    3.jpg

    近年来,象山县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以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为核心,加快农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有效破解“建设用地缺乏、资金投入不足、产业人才匮乏”三大制约,为乡村振兴增添共富动能。全县累计发放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证128本,盘活和利用宅基地(农房)7.3万平方米;引进乡村产业项目112个、总投资超20 亿元;引进各类乡贤、农创客、新农人600余人,2020年被列入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

    4.jpg


    宁波市鄞州区“稻花香里”追梦人

    ————“90”后种粮大户

    5.jpg

    汪琰斌,是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结出农业领域创业创新成果的鄞州众多样本之一。1991年出生的汪琰斌,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创业,在鄞州姜山镇承包农田,创办归本农场,开启种粮创业之路。通过规模化经营、科技化种植、融合化发展、品牌化营销大力发展现代化粮食生产,农场总经营面积达2780亩,粮食总产2200吨,销售额800万元,成为鄞州最年轻的“种粮大户”,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

    6.jpg


    余姚市“良田+良法”解锁粮食安全密码

    7.jpg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余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政同责,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总产量17万吨以上,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五年实现“双增长”,成为宁波的重要粮仓、全省产粮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