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林特产业发展专题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2-12-08 15:03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精准扶持下,全市林特产业团队全力以赴保生产,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努力确保产业发展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成效。

    一.基本情况

    (一)水果

    2021年底全市水果栽培总面积93.2万亩,较去年减少3.4%;产量71.3万吨,较去年降低6.6%,产值49.3亿元,较去年增加6.6%。具体来说,全市柑橘栽培面积21.3万亩,较去年减少5.8%,受去年底今年初冻害影响,产量下降15.3%,为21.1万吨。全市杨梅栽培面积33.5万亩,产量11.4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葡萄栽培面积12.1万亩,比去年减少4%,产量16.8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水蜜桃栽培面积9.2万亩,比去年减少1.9%,产量8.9万吨,比去年增加20.3%。梨栽培面积6.7万亩,较去年降低5.6%,产量10.4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枇杷栽培面积3.8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受冻害影响,产量0.5万吨,较去年降低61.5%。

    (二)茶叶

    2021年,茶园面积21万亩左右,茶叶产量1.6万吨,茶叶产值9亿元左右,名优茶产量2100吨,名优茶产值6.5亿,红茶产量230吨,红茶产值9000万元左右,多茶类发展迅速,产销推进顺利。

    (三)花卉苗木

    2021年,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约29.3万亩,较上年减少5.6万亩,同比减少16.1%,主要原因为非粮化整治清理腾退;销售量约13亿株(主要包括绿化观赏苗木、盆花、鲜切花等),较上年增加约8亿株,主要是北仑的杜鹃销量持续增长;销售额约30亿元,较上年增加3.6亿元,同比增加13.6%。全市花卉苗木出口额412.9万元,较上年增加19.2万美元,同比增加4.9%。

    (四)其他林特产业

    2021年全市竹林总面积127.2万亩,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其中毛竹林面积119.5万亩,雷竹林面积5.18万亩,其他杂竹林面积2.52万亩。全市竹笋总产量12.5万吨,同比增加2.0 %;总产值约为6.85亿元,同比增加1.9%。

    我市经济林主要以香榧和油茶为主。2021年香榧种植总面积27550亩,其中投产面积18000亩,全市新增面积4974亩,主要分布宁海、奉化、余姚地区,总面积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主要因为早期种植的香榧进入了投产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香榧干果产量280吨,同比上年增加了30%,分析原因除香榧林持续投产外,今年的晴热天气多,光合产物积累量大,促进二代果膨大。今年香榧销售每公斤均价200~220元,总产值可达7340万元。

    2021年油茶总面积3900亩,油茶籽产量245.4万吨,全市新增面积700亩,良种改良面积300亩,抚育面积1500亩,主要分布在宁海、海曙、鄞州等地。因我市油茶种植基础较弱,且低产林面积占比大,投产量少,所以总产量偏低。现阶段政府大力推进油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鼓励农户种植积极性,将有效带动油茶的全产业链发展。

    我市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总面积13.4万亩,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以林下种植为主要林下经营类型,有林药、林菌、林果等种植模式。主要种植的药材有铁皮石斛、三叶青、黄精、白芨、浙贝母、野生黑灵芝等,林下食用菌种植品种有竹荪、黑皮鸡枞、羊肚菌、大球盖菇等。

    二.存在问题及成效

    (一)不利气候影响较大

    受年初强冷冻天气影响,我市柑橘III级(1-2年生枝梢大部分受冻)以上冻害面积达到4万亩左右,占到栽培总面积的2成,致使全市柑橘产量减产15.3%左右;枇杷产量大幅减少,仅为常年的3成左右。水蜜桃花期遇倒春寒影响,果实种子发育不良、成熟期裂核严重,导致产量及果实品质下降,产量为往年的8成左右。红美人柑橘成熟前期气温总体较高,不利于糖酸积累,加上受年初冻害影响,品质下降严重,为近几年品质最差的一年。春茶生产受去年持续干旱和低温寒潮影响,茶树吸收养分不足,茶树生长枝芽头密度低于去年水平,由于气温的持续升高,高端芽头产量也受到影响,导致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双双减少。今年入秋以来干旱天气较多,入冬以来又经历了冰冻天气,砻糠雷笋集中上市期较往年推迟半个月左右,预计产量也将有所减少。

    (二)品种优化、技术应用助推效益提升

    果树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早中熟、高效栽培品种占比增加:早熟温州蜜柑、杂柑类柑橘占全市柑橘总量的2/3左右,而2017年前后只有1/2;翠冠、翠玉等早熟、优质梨栽培面积占比达到77%,较2017年提高了21.5个百分点。果树促早、保温防冻、避雨栽培等优新技术应用面积大幅增加,达到13.3万亩左右,较2017年增加了1/3左右,为果树生产抵抗不利天气提供了有力保障,促使果实早熟、品质提高,进而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优新品种、技术的应用使得2021年水果产业在栽培面积下降、灾害性天气危害及新冠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限制下,仍然实现产值增加6.6%。根据产业发展的新问题和新趋势,积极调整提出绿茶为主,多茶类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红茶已成为继名优绿茶后我市茶业经济一个新的增长亮点。花卉苗木出口业务稳中有升,鲜切菊花出口已然成为增长新亮点,出口额占比较2020年提高8个百分点。持续应用推广雷竹覆盖技术,不仅可提高雷笋产量,还能提早上市时间,提升雷笋价格。目前全市覆盖面积约0.7万亩,以奉化溪口为代表,应用雷竹覆盖技术的竹林亩均净收入约2万元,为普通雷竹林的10倍。

    (三)科技示范释放创新活力

    以项目为依托,开展果树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2021年立项实施财政小专项4个,立项实施市农技推广项目1项,示范开展水蜜桃、葡萄提质增效、受冻红美人柑橘复产、蟠桃避雨栽培、阳光玫瑰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等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进一步总结完善果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试验示范促技术推广。持续推进茶产业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建成茶叶绿色高效示范基地7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茶园1240亩,绿色食品核准产量10.8吨,建成节能型余姚瀑布仙茗连续化加工生产线1条,建立机采机制示范茶园360亩,范带动作用显著。积极开展花木新品种选育,全市共获得花木植物新品种授权26件,占全省授权总数的49.1%,全省排名第一,比2020年授权数增加3属9件。开展花木产业结构调整,走精品化、容器化、园艺化路线,提升产业附加值,采取“大户示范,小户跟进”的策略,积极引导苗农转型升级。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做好产业技术支援与服务

    定期开展基地病害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组织服务小分队做好自然灾害应急服务,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在林特产业生产关键环节及台风、水涝、冰冻等气象灾害来临时及时到各区县市调查水果、茶树、花卉生产及受灾情况,提出应对技术措施通过宁波电视台、宁波日报等新闻媒体和局网站等进行发布并进行现场指导,全年到各地直接指导服务农业主体超过100余个次,力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跟进疫情防控下产业生产指导,专门组建生产技术指导小组,联村、联企、联基地,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落实防疫措施,落实生产措施,落实发展措施。春茶期间在局网站发布《春茶农事建议》技术措施,并且通过浙政钉、微信群等平台发布到各区县,指导春茶生产。在冷空气来袭前,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加强茶园低温霜冻防御,降低冷空气造成的经济损失。针对台风及带来的水涝等灾害,及时制定并发布应对技术措施,到重点受灾区县进行现场情况调查,现场提出具体应对技术。

    (二)深化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

    通过举办参加市委宣传部、市局组织的科技下乡,现场送技术送服务,根据试验情况,总结技术,组织开展甜樱桃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现场会等活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全市果树栽培技术提升。组织举办茶叶高效清洁化生产应用高级培训班, 各区县(市)茶叶技术干部、年轻企业骨干(含中国茶叶学会青茶班学员)、白化茶规模化种植企业(大户)等60余人参加培训会。完成宁波市地方标准《宁波白茶生产技术规程》的修订工作,由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0月发布实施。《茶树花开发利用加工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获2020年度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二等奖。努力推行“一亩山万元钱”富民模式,应用推广林下生态种植、香榧高效栽培等模式,全市共完成新建培育基地1万亩,辐射推广基地2.5万亩,巩固深化基地8万亩,培育打造3家省首批“一亩山万元钱”高质量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