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市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东苗西育精准助农 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 阅读:
  • 时间:2022-12-29 14:04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种苗”是农业的“芯片”。象山柑橘“红美人”、象山大白鹅、海鱼黑鲷等三种农渔产品具有象山产地标识。在新一轮东西部协助中,该县将自身的农业品种优势与协作地区的自然禀赋进行深度嫁接,找准了产业帮扶增收致富的切入口,推出了“种苗”益农行动,即:象山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协作地区负责种养殖,成熟后由象山企业收购销售或协助销售。

    提供优质种苗、拿出启动资金,并给予技术支持,带动了协作地区农业产业快速转型发展,驱动了协作地区经济内生增长,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的增收之路,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今年,“种苗”益农行动,还荣获了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名单,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减贫工作贡献了象山样本。

    象山“红美人” 遂昌满枝头

    上个月,在遂昌桃溪红水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设施大棚内2000多株果树上,密密麻麻地结满了色泽金黄、圆润饱满的“红美人”柑橘,橘农和游客穿梭其间采摘,尽显一片丰收景象。

    “红美人”是象山县历经10余年选育的柑橘品种,属于橘橙杂交类品种,因果香浓郁、皮薄肉多、口感细腻而深受大众喜爱,被誉为柑橘界的“爱马仕”,是名副其实的柑橘“贵族”。

    丽水市遂昌县是象山县山海协作对口县。2018年,桃溪红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毕乐军偶然品尝到“红美人”后,便被其优异的品质所吸引,随后依托山海协作平台,引进了“红美人”橘苗,在原先丰产不丰收的桃园里试种了30亩。对毕乐军来说,“红美人”是一个全新的水果品种。经过4年多的精心栽培,今年已进入了采摘黄金期。

    “经过检测,这里的柑橘糖度已经达到12.7度,和象山本土的‘红美人’相差无几,品质较去年而言可以说是有了明显提高。”在基地指导工作在遂挂职干部龚辉介绍了“红美人”的情况。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协作地区“红美人”的品质,在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毕乐军与象山县柑橘研究所的专家们建立了结对关系,除了在线上给予技术指导,专家们还会定期来到基地,面对面开展技术培训。“仅今年3月份和5月份,象山就专门安排了两批专家来到基地,在果树修枝、施肥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指导,可以说是为当下柑橘的丰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毕乐军感激地说到。

    这批“红美人”的采摘期从今年11月20日开始延伸至明年1月中旬,预计可采摘柑橘6万余斤,产值突破100万元。目前“红美人”的销售大多采用订单形式,可谓是供不应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下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山海协作要求,持续加大帮扶指导力度,进一步扩大果树的种植规模,真正让‘红美人’成为遂昌人民的致富果。”龚辉表示。

    山海协作结硕果,“美人”果香引客来。据统计,象山县累计向东西部协作和山海协作地区提供“红美人”橘苗12000棵,价值达80万元,并投入730万元资金支持3个“红美人”种植项目。

    象山大白鹅 西飞大凉山

    今年7月份,四川省凉山州的盐源县果农蔡仲军搭乘东西部协作快车,在自家10亩苹果园内分3批次养殖象山白鹅3000只,除去鹅苗等成本,比往年增收八九万元。他直呼养鹅比种植苹果效益还高。

    原来,蔡仲军10亩苹果园年产值只有11万元,除去日常人工、农药、化肥等基本开销,净利润约7万元。果园投放鹅苗后,大白鹅就是行动的“除草机”,能帮助果园节省人工、机器、除草剂等成本每亩200元以上,按每亩放养30只鹅算,每只鹅可增加效益6元以上;并且鹅粪留地,有利于肥地壮果,从而降低苹果种植成本。

    象山大白鹅是易养品种,因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经济性状优而闻名全国。苹果树下养殖的白鹅,白天采食草料,出栏前晚上补充精料,70日龄的白鹅均重达7.8斤。养殖结果表明,苹果树下白鹅生长发育良好,并能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肉质鲜美,每羽白鹅销售后除去成本盈利30元以上。

    凉山州作为宁波市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地,林下资源丰富,气候环境宜人,是白鹅生态放养的绝佳之地。去年初有了四川屏山的成功养殖经验,2021年8月,西昌华农禽业有限公司从象山文杰大白鹅公司引进试养的2000羽鹅苗,在市农科院和县畜牧兽医总站技术支持下,大白鹅养殖70天增收近6万元。

    推动雷波县肉鹅场建设项目,把象山“红美人”树下养殖大白鹅的成功模式复制到雷波的脐橙树下;指导盐源县养殖示范户在苹果树下养鹅,抽测象山白鹅体重,检查生长状态;组织屏山县、普格县等地农技人员,来象山调研白鹅产业,讲授养殖技术、经济效益及产品加工信息;在会理市石榴园下建设象山白鹅科技养殖示范点……

    在甬凉东西部协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象山大白鹅赴凉山进行林下科技实验示范养殖,为扩大规模、助农增收探索了成功道路。不到一年推广示范,已有5批次共11000羽鹅苗,从宁波运输到凉山州西昌县、盐源县、甘洛县等8个县市区推广饲养,带动了“林下经济”发展。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王继文考察了象山白鹅科技养殖示范基地后,对“果园鹅”养殖模式给予赞赏。他说,发展果园林下养鹅,达到优势互补、变废为宝的目的,这样既可以节粮、节肥、节支,还可以提质、增产、增效,实现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符合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象山海水鱼 “游”到黄河滩

    今年11月份,在黄河滩养殖的美国红鱼、七星海鲈鱼和黑鲷鱼陆续上市。河南省开封市兰考鑫旺张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海鱼的规模扩大了14个养殖塘,产量约3万公斤;黄河对岸的新乡市延津县,海泽情水产养殖基地养殖的美国红鱼今年产量也有6000公斤。

    把美国红鱼、黒鲷等高营养价值的海鱼引进黄河滩盐碱地进行淡化养殖,解决水产专家认为不可能的多个“卡脖子”技术难题。相比淡水鱼类,海水鱼刺少鲜美,口感紧实劲道。让海鱼在黄河滩“安家”,沿海地区优质海鱼品种与盐碱地生态循环养殖相结合,让内陆地区在家门口吃上鲜活的海鲜变为现实,也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海水鱼类能否实现淡化养殖?象山蓝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伊祥华和他的团队,这些年不断拓展海鱼养殖版图。象山县养殖海鱼,水体盐度一般在25‰至35‰。伊祥华和他的团队调研黄河滩区盐碱水的盐度、硬度及各金属离子浓度后,通过尝试分级淡化处理技术,使海鱼种苗适应盐度只有1‰至2‰的淡水环境。

    去年3月份,联合宁波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不断进行养殖技术攻关示范,首批送去约5000尾鱼苗、鱼种,其中美国红鱼每条约400克,黑鲷每条约100克,试验开拓新的养殖空间和销售市场。

    产自象山海域的黑鲷、美国红鱼等高盐度海水鱼苗、鱼种通过一周时间十几次转移水环境,使种苗逐渐适应淡水环境。经淡化和驯化后,科研人员将它们“移居”到兰考鑫旺张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淡海水立体养殖”和“水-藻-鱼”水产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进行养殖试验示范。

    去年11月25日,在鑫旺水产合作社养殖的黑鲷、美国红鱼在这里进行现场验收。经过半年多的养殖,美国红鱼每条长到2000克左右,最大体长52厘米、重3100克;黑鲷长到400克左右。验收现场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黑鲷、美国红鱼两种海鱼完全能够在盐碱水域生长。

    通过试验示范,海鱼不仅可以和黄河鲤鱼、黄河鲫鱼混养,养殖海鱼,每亩产值可达2.5万元,相较于盐碱水塘淡水养殖,效益有了巨大提升。今年,在黑鲷、美国红鱼等成功养殖模式基础上,还增加了七星鲈鱼新品种。截至目前,象山县累计提供海水鱼苗1.5万多尾。接下来,象山滨海区域的大黄鱼、黄姑鱼、南美白对虾也有望在内陆“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