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简040
“绿色过冬”专刊
第47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10月21日
【本期目录】
▲江北区紧抓秋收冬种工作确保“绿色过冬”
▲象山县多措并举全力确保“绿色过冬
▲海曙区谋划冬种生产,全力保障“绿色过冬”
江北区紧抓秋收冬种工作确保“绿色过冬”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抓住秋收冬种关键时期,以提高冬季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因地制宜调优种植结构,坚决消灭冬闲田,千方百计添绿添景,努力实现“绿色过冬”。预计今年冬种油菜面积达4000亩,冬小麦面积稳定在7000亩以上,冬播蔬菜瓜果面积约6000亩。一是机械强农,加快秋收进度。今年晚稻种植面积3.2万亩,比去年增加32.2%,对此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机具购买补贴,稳步提升农作物生产耕、种、收等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秋收进度,为冬季作物播种预留充足时间。今年投入各类农业机械200余台,其中大中型农田作业拖拉机63台、收割机18台;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农机具购买补贴135万元。二是科学引导,扩大冬种面积。农技人员以强农惠农政策为引领,通过微信群、实地走访等方式多措并举宣传冬种生产的重要意义,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提早谋划,优化计划,扩大油菜生产面积,稳定发展冬季蔬菜生产。4000亩油菜播种任务正加紧落实中,面积同比将增加200%以上。三是技术推广,加强指导服务。着力推广适合我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优良品种,小麦重点推广扬麦20、扬麦28,油菜重点推广“双低”油菜浙油50、浙大630等品种。目前已调运小麦种子2.8万公斤,油菜种子0.13万公斤。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分类指导农户做好油菜育苗移栽、免耕直播,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江北区农业农村局)
象山县三方面发力确保“绿色过冬”
10月以来,象山县早谋划、早部署、早发动,坚持从农资储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三方面发力,切实抓好今年冬季农业生产,全力确保“绿色过冬”。一是做好农资储备。加强农资供应服务,强化质量监管,优化品种结构,保障大(小)麦、油菜等冬播作物种子、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供应,精准掌握病虫害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做到虫口夺粮。截至目前,累计调运小麦种子50吨、大麦种子4吨、油菜种子3.2吨,储备肥料350吨,全县布置虫情自动信息采集设备22套。二是深化技术服务。组织农技干部深入一线开展秋收冬种指导,讲解种植要点以及种植政策,制订并发布冬种主推品种和生产技术,及时通过浙江农民信箱、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冬种信息,并指导各地尽早谋划、尽快启动今年冬种生产。截至目前,累计出动农技人员38人次,指导农户100余户,发布冬种信息及指导措施2.8万条次。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出台《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粮油生产保供工作的通知》,提高冬粮补贴和粮食收购补贴力度,对规模种粮主体播种小麦每亩补贴120元,规模播种油菜每亩补贴120元,对县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基地、经济套种旱粮示范基地每个补助1万元,并提供小麦收购环节价外补贴每50公斤23元,规模大户补贴每50公斤7元,实施小麦、油菜政策性保险,保障生产主体种植收益,调动种植主体冬种积极性。
(象山县农业农村局)
海曙区谋划冬种生产,全力保障“绿色过冬”
为进一步优化全区农业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海曙区通过“三抓三保”努力实现“绿色过冬”,全力打好明年粮食丰产基础。一是抓政策扶持保激励。印发《宁波市海曙区粮油生产种植补贴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对规模粮油种植大户实行种植补贴,例如对符合种植规模的油菜、小麦生产经营主体给予每亩120元补贴,进一步提高保供能力,实现粮油增产。二是抓宣传推广保面积。充分利用会议、微信、短信等媒介,积极开展冬种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种足种好,高质量落实冬种面积。目前已落实小麦种植2.5万亩、油菜种植0.55万亩、绿肥种植0.5万亩、蔺草种植2万亩。三是抓农技培训保产量。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组织农技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冬季充电”,组织举办高素质农民种植业绿色循环发展研修班,已开展专家现场指导120余人次,培训高素质农民150名。
(海曙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