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品牌发展专题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2-01-20 16:41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乡村产业与市场信息处
  • 农业品牌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器。2020年,我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4566”乡村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品牌振兴行动。

    一、宁波品牌农业基本情况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行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市农业品牌体系初步形成,农业品牌效益逐步显现。

    (一)农业品牌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有农产品商标2.1万件,占全市商标总数的8.4%。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60个,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1789个(居全省第一),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99个,绿色食品171个,农业农村部中绿华夏认证有机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三品一标”产地面积204.63万亩,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比率达到59.62%。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6个(居全省第一)。品牌农产品种类基本覆盖了农林牧渔各产业,涌现出半岛味道、宁海珍鲜、慈农优选、江北农好、四明山珍等一批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余姚榨菜、慈溪杨梅等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母子品牌”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基本形成了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二)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培育出一大批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农产品品牌,如:余姚榨菜、慈溪杨梅、鄞州雪菜、奉化水蜜桃、象山红美人柑橘、浙东白鹅、宁海白枇杷等,而且知名度不断扩大,美誉度不断提升。如余姚榨菜被评为浙江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奉化水蜜桃、慈溪葡萄入选浙江省最具成长性“十强”品牌,余姚杨梅荣获浙江省最具历史价值“十强”品牌称号。我市有余姚榨菜、象山柑橘、宁海望海茶、慈溪杨梅4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有11个农业品牌入选浙江省农业品牌“百强榜”,“俏倾橙”红美人上榜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等。

    (三)品牌附加值显著提高。优质优价、品牌溢价效应加快显现。如余姚榨菜市场品牌价值超过70亿元,拥有3个中国名牌和16个中国驰名商标,销量占据全国市场的近一半,每年带动当地农民创收10亿元以上;海曙的蔺草业从单一的草制品生产加工发展成了10个系列100多个新品种的集生产、加工、销售、文化的20亿元级的全产业链,有各类蔺草加工企业80多家,蔺草制品享誉国内外,区域品牌价值89.58亿元,居全国制造业区域品牌排名第29位,成为了农户的“致富草”“摇钱草”;象山推行“公用品牌+产业联盟+企业+基地”运作模式,实现品牌、标准、标识、价格、宣传、销售“六统一”,成功打响了“半岛味道”“象山柑橘”“象山梭子蟹”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红美人”柑橘最高曾卖到每公斤120元,相当于一个橘子卖20多元,“半岛味道”吸引了40多家经营主体加盟,上架销售的农产品300余种,消费市场从长三角地区向“一带一路”各个城市延伸,在省内外的名声渐响,“象山梭子蟹”品牌评估价值18.53亿元等等。

    二、宁波农业品牌主要工作

    (一)绿色为先,增强品牌凝聚力。坚持把“产得绿色生态、吃得安全健康”作为品牌塑造的核心,把生态化、标准化作为品牌化的基础支撑来抓,发展循环农业,规范农艺操作,严控投入品使用,使产地、产品的绿色生态成为品牌的“卖点”。制定农业地方标准86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率64%。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监管体制与协作机制统筹建设,风险防控与专项整治双向突破,政府监管和社会共治有机结合,逐步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10个区县(市)均获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宁波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上线运行,纳入主体2400余家,10个区县(市)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多年保持高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表扬。

    (二)特色为本,增强品牌竞争力。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精、特、优”的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现代种业,积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全方位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全市已发展形成年糕、汤圆等粮食制品,榨菜、雪菜等蔬菜制品,杨梅、柑橘等果品,牛奶、白鹅等畜禽产品,茶叶、雷笋等林特产品,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樱花、红枫等花卉苗木,铁皮石斛、浙贝母等中药材,以及蔺草、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全市已有9个现代农业园区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其中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首批国家级创建名单)、20个特色农业强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累计有4个园区、15个强镇已通过省级验收,创建验收数量居全省第一。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创建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2条,总产值173亿元,居全省第一。培育出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微萌系列瓜菜、宁波獭兔、振宁黄鸡、岱衢族大黄鱼等一大批特色优势种业产业,全市种业产值居全省第一,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8%和96%以上。

    (三)宣传为要,增强品牌号召力。积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和农产品推介会,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多渠道、多平台打好农产品“营销牌”,提升宁波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每年组织农业主体参加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展会,积极帮助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如2020年共组织55家主体参加省农博会现场展示展销,100家主体参加线上农博会,10个区县(市)及市本级进行了网上云展示,开展线上推介活动5场,线下现场推介会1场,6个产品获评全省百家名优畅销产品。评选认定了108个农产品电商示范村镇,其中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101个。建成农村电商产业园10个、电子商务专业村150个,拥有农村电商2.9万家,就业人数7.5万人,建成海上鲜、蟹大人等一批企业自主电商平台,打造了宁波年糕、象山梭子蟹、奉化水蜜桃、红美人柑橘等一批“网红”产品。去年开始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市级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邀请浙江大学专家团队把脉宁波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召开了全市农业品牌大会,启动了宁波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

    (四)文化为魂,增强品牌软实力。坚持把文化内涵作为品牌建设的灵魂,充分挖掘宁波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宁波商帮文化,讲好宁波农业故事。积极创建和发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功能,建设了黄古林草席博物馆、雪菜博物馆、王升大博物馆等一批农业农村文化博物馆。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旅游节、中国食博会、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开渔节等主题农事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卖产品的同时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如去年在余姚梁弄成功举办2020宁波市乡村旅游节,在江北达人村举办农民丰收节宁波主场活动。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1个,占全省总数的25.6%;有省级农家乐示范村47个、示范点33个、集聚村12个;有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109个、现代农业庄园109个。海曙蔺草-水稻轮作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宁海麦饼和奉化千层饼入选“浙江十大农家特色小吃”,10个小吃被评为浙江农家特色小吃百强。评选产生2020“宁波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在全省特色农家菜大赛中荣获两个奖项。

    三、宁波农业品牌建设的下步主要工作

    尽管这几年来我市在品牌农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些创新探索,但总的来看,还在存在着品牌创建相对较散、经营主体规模偏小、品牌意识相对较弱、推介手段还比较少等问题。下步,将深入实施农业品牌体系建设“11122”工程,打造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宁波特色农业品牌。

    (一)实施品牌塑造行动,健全品牌培育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资源、公信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强顶层设计,补齐发展短板,构建以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品牌发展战略体系。加快实施农业品牌体系建设“1122”工程,即打造1个市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0个知名企业品牌,200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主体品牌。启动了宁波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目前已初步确定品牌名称和口号,同时强化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在重点城市建立门店或专柜。

    (二)实施品质提升行动,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下步将继续坚持市场导向,把安全、优质、绿色作为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本要求,实现品质品牌“双提升”。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大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与管理,强化农业品牌原产地保护。二是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配套体系。加大农业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设施项目投入力度,建设一批规范标准、生态循环的农产品种养加基地。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农安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农产品追溯监管平台,确保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8%以上。

    (三)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围绕《高质量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以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为导向,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有效保障粮食、蔬菜、畜牧、渔业等“米袋子”“菜篮子”基础产业。以精品、精致、精美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现代种业、高端精品果业、高效茶产业、花卉竹木产业、中药材产业等具有时代感和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围绕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做长做宽农产品加工链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四)实施市场营销行动,健全品牌宣传体系。这次疫情期间,我局推出的“甬农鲜”线上农产品电商平台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下步将以宁波甬农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开展市场化运作,加强对区域公用品牌的商标注册保护,规范品牌标准,健全运作机制,统一标牌、标识、包装物。按照“互联网+社区+基地”的模式,建立“1+10+N”营销平台体系,扶持10个区县(市)特色农产品营销平台以及N家主体自建营销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两条腿走路。同时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品牌意识强的农业企业家。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化联合体等组织在品牌整合、市场推广、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继续支持农业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探索搭建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