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1年第32期
  • 阅读:
  • 时间:2021-08-23 15:03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82

    第32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20日

    【本期目录】

    ▲宁波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

    ▲我市做好三篇文章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提质增效

    ▲“象山红美人” 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宁波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

    8月13日,宁波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市委副书记宋越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卞吉安为市乡村振兴局揭牌。

    组建乡村振兴机构,是宁波“三农”事业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新成立的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拟定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和政策,组织开展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与考核、评估和督查等具体工作。

    党的十九大以来,宁波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紧紧锚定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市和共富乡村样板区的目标,高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乡村面貌实现蝶变,农民收入高位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58.2亿元,同比增加4.8%,增长率创历年来新高,绝对值连续保持全省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7元,同比增长14.3%,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大中城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3:1,连续17年呈缩小态势。全市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97万元,70%以上行政村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全程机械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下一步,市乡村振兴局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奋力打造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努力当好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领跑者、共富乡村的引领者,为宁波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贡献“三农”力量、增添 “三农”风景。

    我市做好三篇文章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提质增效

    7月初,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联合公布1759个2020年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我市宁海富甬哈密瓜专业合作社、余姚菜富通果蔬专业合作社、慈溪戚源杨梅专业合作社入选,至此,我市国家级示范社增至32家,全省为205个,占全省总数的15.6%,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去粗取精做好“质量”文章,规范主体运行。大力清理“空壳社”,处置运行不规范、列入异常名录的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全面建立“章程、成员账户管理、财务、经营服务、利益分配联结”等五项制度,构建生产标准、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品牌包装、市场销售等“五统一”生产经营服务体系。2018年来,全市累计清理“空壳社”2197家,其中注销、吊销1747家,规范提升450家。已有850家合作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市级以上合作社全部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二是双轮驱动做好“规模”文章,促进效益提升。鼓励扩大合作规模,通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兼并、合并”“合作社+公司+基地”“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等多渠道提升竞争力;引导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减少同质化竞争。全市已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5家,1800余家合作社开展了产业、金融、市场合作,产品实现农业主导和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2020年,全市合作社实现营收38.7亿元,盈余5.86亿元,入社农户收入较同业未入社农户高20%以上。

    三是上下兼顾做好“服务”文章,优化发展环境。统筹落实上级资金,支持合作社加大种子种苗、设施设备、人才培育等方面投入;推动金融服务下基层,联合财政、银行、农担公司等主体,推出贷款贴息、合作社普惠贷款,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有效解决合作社融资难题。2020年全市共补助合作社256家,合计5304.01万元。至5月底,农担公司在保余额 7.2亿元,较年初增长14%。 (合作经济指导处)

    “象山红美人” 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发布新一批证明商标注册公告,“象山红美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核准注册,成为象山县获批的第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象山有“中国柑橘之乡”的美誉,是中国第一棵“红美人”的原产地。2013年,该县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红美人”柑橘。近年来,通过品牌宣传、品种改良和产业结构升级,“象山红美人”获省首批“品字标浙江农产”授权,并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目前,全县“红美人”栽培面积3.9万亩,亩均收益最高有20万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为培育、保护和发展“象山红美人”品牌,自2019年5月开始,该县启动“象山红美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

    为深度挖掘品牌商标的内在价值,象山县通过打造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的“红美人”全产业链,切实增加果实销量和农户收入。同时,积极发挥部门合力,推行“产业联盟+公用品牌+主导产品”营销模式,全力打造象山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和“象山红美人”新零售竞争优势。此外,该县还邀请知识产权专家、农林技术专家等,为“红美人”种植户、印刷企业、产品销售人员开展商标培训与技术指导。

    目前,象山已出台全国首个“红美人”柑橘设施绿色栽培省级地方标准,配套制定“红美人柑橘鲜果分级标准”“红美人柑橘设施越冬栽培技术标准”等产供销一体化系列标准规范。进一步推动“象山红美人”柑橘高质量、规范化发展。(象山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