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海县桥头胡街道围绕美丽城镇建设,以艺术振兴乡村为契机,创新运用“艺术+”模式,一批美丽又宜居的“美丽庭院”创建完成。近日,笔者来到桥头胡街道东吕村,穿过村口的牌坊,一口池塘、一座凉亭钻入眼帘,微风掠过,煞是清新。往里走,进入一条干净整洁的村道,道路左侧是错落有致的农居,农家小院,满院芬芳。
在村民吕晓波家门口,只见一副“晓日晴岚花有韵,波光帆影墨生香”木制的藏头对联挂于院门,沿墙攀爬的紫藤缀满阊门,透过石窗望去,满眼绿意。推门而入,庭院的功能区块分割有致,休憩石桌设计巧妙,盆栽绿植摆放讲究,一处石磨水池里飘着几片荷叶,荷叶下三两尾小鱼优哉游哉。村民钱九茂家是大学生参与改造的其中一家,笔者看到,石板砖、鹅卵石代替了原先的水泥地,两侧墙角用绿植点缀,一旁木质栅栏围成的休憩区,可以沐浴阳光,可以感受阴凉,显得自然、轻松、质朴。
“美丽庭院创建村民们感受是最真切的,村庄环境变美了,邻里之间变得和睦融洽,不少周边游客专程自驾过来观赏,有的会向村民讨教庭院设计思路,还会购买一些村民自己培育的盆栽。”东吕村党支部书记金昌芬告诉笔者,经过几年努力,村民对美丽庭院已经形成了共识,今年村里又新创建了25户美丽庭院,现全村有“农耕庭院”“茶艺庭院”“石缘庭院”“艺术庭院”等美丽庭院145户。
村民们动起来了,村里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在街道的支持下,我们村争取到了县首批艺术特色村项目,邀请了大学生团队,为庭院改造加持,提升‘美丽’品质。”金昌芬说。?去年7月,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驻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村民所需,与20余户村民一起完成“美丽庭院”艺术化改造。
近年来,桥头胡街道充分发挥村级妇联组织的引领作用,带领村民美化村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同时,街道着力推进艺术振兴乡村工作,用文化来浸润村民,通过艺术家驻村、校地合作等模式,围绕“一户一主题”,为庭院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文化艺术支撑,力争美丽乡村建设更具特色。目前,全街道已创建美丽庭院300余户。
“通过共创共建共享,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以美丽庭院扮靓美丽乡村,以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使群众生活变得更加幸福。”桥头胡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创建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村貌民风逐步改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乡村,感受乡土,寻觅乡愁。下一步,街道将延续校地合作模式,借力发力,用“艺术+”赋能美丽庭院,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