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通知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412号提案的答复
  • 阅读:
  • 时间:2021-07-24 15:01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类别标记:A

    甬农函〔2021〕86号

    严肖平委员:

    您在宁波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互联网经济建设”的建议》(第412号)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注和重视,我局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结合市级相关部门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布局农村电商服务站。我局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益农信息社2431个,其中中心站33个、标准型1771个、专业型71个、简易型556个,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市商务局、市邮政局、市供销社等部门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渠道建设,在政府推动下,阿里、邮政、苏宁等国内电商龙头和北仑、慈溪、余姚等本地企业纷纷在我市农村布局,建成2100多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其中奉化、象山、北仑等地建成9个区域电商服务中心和企业仓储物流基地,全市初步建成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现代农村流通体系。

    (二)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一是依托本地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促销。支持商家依托“甬农鲜”、网上农博、“海上鲜”、“我土哦”、“淘鲜达”、M6、小六等本地平台,开展季节性农产品团购促销活动,缓解区域性农产品滞销等问题,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培育了本地海鲜交易平台“海上鲜”,平台已覆盖浙江、福建、广东等30余个沿海城市2万艘渔船,入驻商家超过5000户,2020年促成海鲜交易额超100亿元,企业估值超过20亿元。二是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农产品销路。我市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建成市、县特色馆22个,入住商户3000多家,通过各大电商平台,成功使象山泥螺、宁海青蟹、慈城年糕、奉化千层饼等传统农特产品触网销售,其中,4个淘宝特色馆(含宁波、余姚、象山、宁海馆)累计孵化农产品网商800余家,销售额上亿元的7家、过千万的30余家。三是农旅结合,带动农产品销售。鼓励运用报纸、网站、微博、微信、APP、抖音、微电影、电视、电子杂志等多种方式开展营销,开启旅游推介云直播、云购物,提高了宣传促销实效。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417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53.9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益达18.7亿元。四是推进“直播+农产品”场景应用。我局通过甬农鲜平台、网上农博等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收到良好效果。市级其它部门,如市商务局与淘宝、拼多多平台合作,举办了20多场直播活动,市供销社、果品市场联合京东、天猫、微店、本来生活等平台网上直播带货,举办12场,活动流量3972万人次,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局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深化巩固“双安双创”成果,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全市10个区县(市)全部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县,录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平台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6117家,开具追溯码+合格证共225万张。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各监管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食安一号、“百日攻坚”、“两禁一超”、“利剑”等专项行动,对监督抽检不合格样品实行100%追溯处理,年均开展部省市三级农产品抽检10000批次,总体合格率98.5%以上,居全省全国前列。

    (四)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近年来,我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行动,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市农业品牌体系初步形成,农业品牌效益逐步显现。全市有农产品商标2.1万件,占全市商标总数的8.4%。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60个,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1789个(居全省第一),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99个,绿色食品171个,农业农村部中绿华夏认证有机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市供销社圆满完成“甬品千创”三年行动计划的任务目标,启动“阿拉宁波”集体商标注册工作,培育农产品互联网品牌42个,把910家合作社和企业的700余种农副产品搬上网、销出去,孵化培育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的网络商家100余家,带动服务企业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超30亿元。我市品牌农产品种类基本覆盖了农林牧渔各产业,涌现出半岛味道、宁海珍鲜、慈农优选、江北农好、四明山珍等一批全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余姚榨菜、慈溪杨梅等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母子品牌”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基本形成了“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五)推进农产品电商人才队伍建设。我市每年开展电商专业人才培训4000人次,其中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每年不少于500人次。市商务局连续举办了电商创业大赛,挖掘了一批农村青年电商带头人,培育了一批农村电商创业项目。市供销社搭建了“培训+实操+孵化”培育流程,着力推进农村电商“人的电商化”,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实操型的农村电商培训课程体系,让更多的农户、农企了解电商、尝试电商。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让农民共同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确保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统一规划引领,健全品牌体系。实施农业品牌体系建设工程,打造1个市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主导产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0个知名企业品牌,2000个绿色优质农产品主体品牌。以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模式,制定完善品牌运行管理制度,设立品牌运营机构,加强品牌许可和门槛准入,制定品牌使用细则,建立健全农业品牌监管机制。

    (二)统一品控标准,强化供应链管理。推进与阿里巴巴“三位一体”农业数字化平台项目,激活宁波农产品生产端、物流端、销售端等数据资源,建设品牌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服务体系,建立全市农产品供应链数据系统平台。建立品牌农产品流通分级标准,根据不同渠道建立农产品等级标准和发货标准,对农产品实现统一的分拣分级,实现不同渠道的价格体系标准。

    (三)完善渠道建设,直面消费市场。依托“甬农鲜”、 网上农博、“海上鲜”、“我土哦”、“淘鲜达”、M6、小六等本地平台及阿里巴巴、京东、商超等第三方渠道,实现线上2C(天猫超市、天猫生鲜、村淘基地直采、支付宝、京东、善融、云集、本来生活等)、线上2B(1688、零售通等)和线下新零售渠道(盒马鲜生等)、线下商超等合作,搭建宁波农产品新型渠道体系。围绕传统优势农特产品,整合全市农产品推广资源,以网络渠道为重点,集中资源强势推广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我市优势品类曝光度和影响力,从而带动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提升。

    (四)注重服务实效,确保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农资贷款、担保、保险等资源,提升农产品金融的服务效率。围绕建立质量自控体系,强化风险监测和应急管理,全力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全面加强基层监管能力,推动智慧监管和双安双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执法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实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快追溯体系推广应用。健全标准体系,开展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创建和达标提质行动。

    (五)扎根农业农村,壮大人才队伍。壮大基础人才规模,提升专业人才素质,集聚精英人才队伍,重点从三个方面解决当前农村电商人才紧缺的瓶颈。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加大电商进农村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鼓励农村青年进行电商创业的浓厚氛围。开展针对高校毕业生、便利店主、待业妇女等不同群体的宣传、招募工作。二是深入培训指导。与企业深入合作,搭建农村电商实训基地,开展电商专业培训。三是挖掘优秀典型。开展“甬江引才”电商人才计划,制定专门的引才计划和引才政策。

    以上答复意见,希望您能满意,并请您继续关心和支持“三农”工作。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16日

    (联系人:张锋锋  联系电话:13705749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