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市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医疗帮扶当先锋 情系晴隆践初心 ——记晴隆挂职干部刘世科
  • 阅读:
  • 时间:2020-09-14 15:06
  • 来源:宁海县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宁海对晴隆扶贫项目中,有产业扶助、教育扶助,同样也少不了医疗扶助。在宁海县派出的挂职人才中,医疗系统的专家可不少,其中就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科科长刘世科。

    凭借多年经验,实现智能接种。2018年4月26日,刘世科接过医疗帮扶的接力棒,满怀激情地到晴隆挂职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副科长、副主任医师。一到晴隆,刘世科就立即投入到调研工作中去。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晴隆在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经了解,其实2017年,当地就启动了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硬件,领先全州,但是因为软件配套和技术人才跟不上,建成后一直被闲置。

    宁波从10多年前开展数字化预防接种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刘世科也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这里正好有施展拳脚的平台。为了帮助晴隆建成先进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刘世科深入14个乡镇(街道)走访。为深入掌握基层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他每天徒步一小时去东观街道接种门诊蹲点,早出晚归,与门诊工作人员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之后,他带着从宁波来的软件公司技术人员与当地疾控中心业务人员,每日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对14个预防接种门诊逐一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帮助建立数字化门诊规范运行模式,教会接种医生及乡村医生软件操作技能。“一圈下来,开了大小培训会议16场次,跑了400多公里。”刘世科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工作得到晴隆帮扶工作组领导的大力支持,拨出1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提升数字化预防接种硬件设施。经过一年的努力,使当地原本简陋的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变成了安全、便民、智能的数字化门诊。晴隆全县的疫苗冷链设备全面更新,用上了新的电子监管系统,疫苗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使晴隆县的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达到了东部发达地区水平,全州领先,让大山里的3.2万名孩子享受到了全州最好的数字化预防接种服务。

    心系群众健康,助推基础建设。在晴隆县有不少贫困村,村里没有卫生室,村民的小病基本靠扛,实在熬不过才会翻过几座大山,去外面的乡卫生院看病,这样往往把小病拖成了大病,不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了解情况后,刘世科提出要在贫困村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大胆”想法,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及医务人员,普及健康知识。

    刘世科的想法得到了帮扶组领导的肯定,帮扶组把腾龙岭移民安置点等45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和村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帮扶项目,同时,这一项目得到宁海县88万元社会帮扶资金的支持,主要用于腾龙岭移民安置点村卫生室B超机、心电图、手术床等共计104种医疗设备配置,以及45个贫困村的健康教育设施安装费用。

    目前,腾龙岭移民安置点村卫生室,为腾龙岭居住区新市民提供医疗、卫生、保健等全方位健康服务,惠及来自沙子镇等10个乡镇的1万余名异地扶贫搬迁移民,方便群众就近会诊,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就医难、健康知识缺乏等问题,有效保障疾病一、二级预防措施的落实。

    发挥纽带作用, 帮扶成效显著。作为宁海卫健系统派出的长期帮扶人才,刘世科努力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服务好我县派驻晴隆县开展医疗卫生技术帮扶的短期人才,为每一批技术人才做好工作和生活上的服务,确保他们到达当地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出更大的成绩,让当地百姓更好地享受到先进医疗技术的便利。

    除了解决当地医疗需求外,他还认真开展技术培训与人才交流,帮助晴隆培训本土公共卫生业务骨干,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在晴隆帮扶的18个月里,刘世科针对当地工作技术需求,一共开展了大小18场次的业务培训活动。他还常常深入一线工作,开展业务指导与带教工作,同时,组织当地疾病控制业务骨干赴我县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工作经验,让当地卫生管理人才走出来、带回去。

    如今,在刘世科等派驻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晴隆县人民医院介入诊疗中心、疼痛中心、新生儿诊疗中心及心脑血管病防治临床指导中心等四大诊疗中心都已成立。广大患者对当地医疗服务能力信心倍增,医疗服务业务量较去年同期翻一番。晴隆县本地的医务人员在业务能力上得到明显提升,从而达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帮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