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0年第60期
  • 阅读:
  • 时间:2020-07-07 12:21
  • 来源: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82

     市农业专班专刊(第10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6日

    【本期目录】

    ▲我市召开农业专班推进情况汇报会

    ▲卞吉安副市长赴宁海、余姚调研农业专班工作

    ▲省农业专班第三调研组到我市开展“互看互学、交叉调研”活动

    ▲鄞州成立“农业气象专家联盟”

    ▲余姚“三管齐下”打出生猪增产保供“组合拳”

    ▲慈溪低收入农户兜底行动决战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象山县建立长效机制稳步开展精准帮扶

    我市召开农业专班推进情况汇报会

    6月22日下午,我市召开农业专班推进情况汇报会,汇报分析5月份农业专班推进指数完成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副市长卞吉安出席并讲话。

    卞吉安在听取了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镇海区、北仑区、江北区5月份农业专班推进指数完成情况分析后指出,对农业专班5月排名下滑的主观原因,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对症下药,迎头赶上,6月份务必交上高分答卷。一要精准施策,进一步深入研究评价考核体系。各区县(市)要逐项对照评分体系,分析失分原因要精,提出整改措施要实,制定目标任务要细,确保一抓到底。二要专题研究,进一步抓好重点、难点问题落实。针对晚稻种植、粮功区非粮化、新建猪场进度等重点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确保提出的刚性措施要强,各项目进度要往前赶。三要科学统计,进一步加强与统计部门对接。围绕数据来源,与统计、国调队等相关部门做好专题研究,加强协调对接,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经验,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工作推进情况。四要长短结合,进一步压实责任。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专班牵头部门要加强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各区县(市)要抓好落实,对于难点问题,既要有长远的战略性规划,也要有能够尽快解决的办法举措。

    市政府副秘书长宣柏林主持,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镇海区、北仑区、江北区分管副区长,农业专班其他相关成员参加会议。

    卞吉安副市长赴宁海、余姚调研农业专班工作

    6月29-30日,卞吉安副市长赴宁海、余姚调研农业专班工作,市政府副秘书长宣柏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强等陪同调研。

    卞吉安一行先后走访了宁海跃龙市场、余姚市正大10万头生猪养殖场、余姚市芝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了解猪肉市场冷链体系、生猪保供、粮食生产等情况,并分南片区、北片区召开座谈会。卞吉安指出,要紧抓6月份关键节点,认真分析5月份落后原因,明确目标,精准施策,努力打好6月翻身仗。

    省农业专班第三调研组到我市开展“互看互学、交叉调研”活动

    为贯彻落实省争先创优行动月度工作例会精神,加强各地农业专班间学习交流,及时查找发现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深入营造互学互比、争先创优良好氛围,7月2日-3日,省农业专班第三调研组到我市开展“互看互学、交叉调研”活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强参加座谈。卞银江副局长从政策落实、生产推进、流通供应、储备应急、以及专班运行情况等方面向调研组作专题汇报。

    调研期间,省农业专班调研组在海曙区、宁海县实地走访种植大户、察看猪场、检查粮油猪肉储备点和农贸市场。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后,省农业专班第三调研组组长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庆惕对我市农业专班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并在抓思想、促生产、树正气等方面给予指导。

    鄞州成立“农业气象专家联盟”

    7月2日,鄞州区农业农村局和区气象局成立农业气象专家联盟,充分结合农业农村部门和气象部门各自的优势,发挥“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科学落实减灾措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未雨绸缪共同推进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区气象局提供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气候监测预测、农业气象服务等信息,区农业农村局则提供农作物种植面积、农业生产动态、农业灾情及防灾减灾技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等信息,双方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气象相关资料、数据等信息资源实行交流和共享,并定期进行信息更新。

    二是加强联合会商制度。对苗情、墒情、灾情和气象条件实施监测评估,聚焦农业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及时会商分析气象灾害发生发展以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利用各类渠道、载体联合发布农业气象指导信息和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共同提高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双方合作进行农业气象灾害调查评估和风险普查,特别是灾变规律、减灾技术和农田小气候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提升农业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帮助农户合理规避灾害风险。 (鄞州区农业专班)

    余姚“三管齐下”打出生猪增产保供“组合拳”

    余姚市农业专班成立以来,围绕“稳定恢复生猪生产,着力保障市场供应”目标,通过“政策扶持+扩容增产+精准服务”三管齐下,打出生猪保供、产能提升的“组合拳”。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激发企业活力。专班干部全程代跑代办,为养殖场落实调运补贴、贷款贴息、农信担保等扶持政策,目前已发放调运补贴123万元、贷款贴息1000万元、农信担保150万元,惠及5家生猪规模养殖屠宰场,有效激发了养殖户引种增产积极性。将宁波市逸然畜牧有限公司等17家养殖屠宰企业纳入宁波市级重点保障企业名录,其中余姚定屠中心和联海实业纳入省级防疫保供企业,名录内养殖场可享受优惠利率,最低年利率低至1.8%的贷款,优先保障企业增产资金,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探索增产路径,实现扩容增产。按照新建投产一批、改建复养一批、挖潜扩养一批的实现路径,探索出“2+6+9”扩容增产余姚模式。2即新建2家规模猪场,目前,年出栏1万头标准猪场即将投产,年出栏10万头标杆猪场已开工建设;6即改造复养6家空栏场,落实生物安全改造提升“一场一策”分类指导措施,有序推进恢复生产,目前,6家场存栏增加约2500头;9即挖潜扩容9家存量场,在强化疫病防控基础上,通过更新设备装备、提高管理水平、实施科学补栏等方式,释放生猪产能,目前,9家场存栏增加约3000头。

    三是精准服务指导,促进纾困解难。建立由畜牧兽医首席专家领衔,集动物疫病防治、生产技术推广、政策法规宣讲等骨干力量于一体的服务队伍,全方位保障服务指导密度和效果。同时,邀请省、宁波技术专家来姚开展业务培训,组织中大型养殖场召开座谈会,手把手教授养殖技术,面对面交流解难纾困,提高养殖户生产信心,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4月以来,该市共组织业务培训5次,培训人员100余名,累计帮助农户解决生产问题34个。 (余姚市农业专班)

    慈溪低收入农户兜底行动决战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今年上半年,慈溪市不断增强“担当作为”的使命意识,强化“攻坚克难”的打赢意识,提升“善解民忧”的为民意识,精准出招,扎扎实实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各项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兜住“最后一公里”底线,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一在对象识别上下功夫,精准认定“全覆盖”。规范认定程序,全面开展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及收入情况调研和信息采集工作,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认定标准与低保认定标准“两线合一”,巩固消除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成果。用好信息平台,加强农业农村、民政、统计等部门合作,发挥镇(街道)、村(社区)查漏补缺作用,开展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下农户再排摸,确保不落一户、一人。

    二在增收项目上下功夫,拓宽渠道“摘穷帽”。制定出台《慈溪市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实施细则(试行)》,以产业帮扶为重点,抓好扶贫产业和项目开发,精准开展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增收、经营主体带动增收、低收入农户劳务就业增收、党员干部结对帮带项目开发增收等模式扶持,拓展增收渠道,拓宽发展路径。目前,该市已整合2019年度和2020年度低收入农户帮扶资金,初步制订精准扶持低收入农户的资金分配方案。

    三在结对帮扶上下功夫,干部包联“全兜底”。全面铺开“一户一策一干部”联户结对帮扶工作,重点抓好“四个一”,即一户一干部常态包联、一户一档案健全资料、一户一措施精准帮扶、一户一登记动态管理,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普惠兜底政策,注重研究各户增收瓶颈,制定差异化增收对策,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该市低收入农户结对率已实现100%。(慈溪市农业专班)

    象山县建立长效机制稳步开展精准帮扶

    今年以来,该县健全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统筹抓好产业帮扶、金融支持、结对帮扶等有效措施,切实提升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力助推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

    一是健全工作体系。积极构建以农业农村统筹总抓、民政等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帮扶格局,推行“周协商+月汇报+提示单”模式大力推进帮扶工作。制定出台《象山县低收入农户精准扶持增收实施细则》等政策3条,配套专项资金1867万元用于自主创业、项目开发、产权激活、主体带动、小额贷款补助等政策帮扶,确保帮扶覆盖率达100%、可支配收入年增幅10%以上。

    二是实施动态管理。依托扶贫数字化系统全面开展低收入农户摸底调查,以经济来源、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等为重点建立健全低收入农户信息库,实行定期回访、跟踪服务、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帮扶对象数据精准。截至6月底,全县共有农村低收入农户8058户11641人,分别占农村户籍和人口的5.5%和2.5%。

    三是强化精准帮扶。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推动落实干部职工与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机制,全面落实见人、见物、见家“三见”,详细了解致困原因、困难类别、解困脱困诉求,通过产业带动、金融扶持等措施确保精准帮扶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干部职工与低收入农户完成100%结对,累计帮扶低收入农户1100余户。(象山县农业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