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简报期刊 简报信息
  •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20年第66期
  • 阅读:
  • 时间:2020-07-27 17:47
  •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82

    市农业专班专刊(第12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24日

    【本期目录】

    ▲我市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

    ▲多措并举 全力保障“双夏”农机化生产服务

    ▲镇海加速推进粮食稳产增效新模式

    ▲慈溪抓实抓好“菜篮子”“米袋子”

    我市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

    7月20日, 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研究分析农业专班工作进展情况,总结交流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李强局长出席并作讲话,各区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象山县水利和渔业局局长,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李强充分肯定了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战疫情、促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全面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和“13511”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高质高效完成各项重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1亿元,同比增2.3%,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9元,同比增长2.8%,在一季度下降的不利情况下实现了转负为正。

    李强指出,要咬定目标、争先创优,力争农业专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并提出了六点要求。一是精准落实指导举措。密切关注省专班指标评价新动向,全面分析研判,明确重点、难点、薄弱环节,重点在粮食播种扩面积、发展旱粮生产、加快生猪场建设等方面提出专业精准举措。二是研究综合保障政策。围绕不断提高粮食生猪自给率,全面梳理扶持政策,提出新增、调整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是切实扩大种粮面积。千方百计深挖粮食种植潜力,扩种双季稻,落实晚稻面积。四是突出粮功区功能。开展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强化粮功区种粮属性,逐步降低非粮化率,确保良田粮用。五是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积极开展全市能繁母猪扩群行动;协调指导已上报开工的18个新建项目落实养殖用地,加快建设进度、提前订购种猪或仔猪。六是扎实做好风险防控。持续抓好田间虫情监测和病虫防控,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反弹蔓延风险,加强技术服务、精准指导。

    李强要求,在全力以赴抓好专班工作的同时,要重点抓好十三项工作,为宁波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增添“三农”风景。一是抓紧做好规划评估和编制。对标对表开展“十三五”宁波农业现代化规划评估,做好“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编制。二是积极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支持。三是大力实施“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制定出台细化配套政策,大力推进“4566”乡村产业振兴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乡村产业统计体系建设。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振兴行动。加快构建市县企三级联动的农业品牌体系,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大力发展名优农产品。五是大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推进生态渔业、美丽牧场、美丽田园建设。六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行动。推进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农技推广服务,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七是大力实施基础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配套体系。八是大力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13511”工程。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分类创建,推动村庄有机更新,推进乡村集聚发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行动”。九是积极做好农业农村融资管理工作。继续深化与银行业的战略合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农信担保作用,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提质。十是大力实施富民强村行动。坚决打好农民增收的主动战,加快低收入农民增收,实施集体经济攻坚提升行动,加强农业东西部协作。十一是加快构建“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提升农民自治水平,提升农村法治水平,增强乡村智治能力。十二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加强宅基地管理,深化闲置农房激活利用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十三是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安全管理。提升农业农村安全风险应对能力,突出抓好渔业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及农机安全管理。

    会上,林宇晧、茅黎泓副局长分别部署粮食、生猪专班下步工作,各区县(市)结合各自工作特色亮点作交流发言。

    多措并举 全力保障“双夏”农机化生产服务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极端气象“多变性”的双重影响,市农机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做好“双夏”农机化生产各项准备,保障“双夏”生产顺利进行。

    一是各级重视,周密筹划。各地农机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把落实好“双夏”生产农机化服务工作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各自成立 “双夏”农机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区域和服务范围,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及时解决“双夏”农机化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早落实好机械物资,确保“双夏”农机化生产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夯实基础,落实服务。各地农机部门及早了解农机作业市场供求状况,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做好各类农机具的维修保养及零配件储备供应。截至目前,共储备各类农机及配套机具10000多台(套),备足价值1000多万元的各类农机配件,成立跨区作业接待站10家。市总站积极与农机生产厂家、经销商联系协调,督促做好农机配件的全天候供应及维修技术人员的应急性服务,提升农机综合维修保障体系和农机维修保障能力。

    三是壮大力量,加强管理。以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创建为引领,持续推动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在“双夏”农机化作业服务中发挥抢收抢种主力军作用。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370多家,其中粮食生产农机专业合作社256家,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25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23家。经营服务面积5000亩以上,且“五统一”经营服务规模1000亩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18家,具备技术设备力量强、统筹谋划能力高、管理服务水平优、应急保障措施好等整体优势。

    四是及时预警,安全防范。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应急方案,对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干旱、台风等灾害性气候,及时向服务组织、农机户和种粮大户推送灾害性天气预警,指导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备足抢险设备物资,做好抗灾救灾工作。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专人准确掌握并及时上报农机受灾和抗灾救灾情况。

    镇海加速推进粮食稳产增效新模式

    镇海区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创新种植模式、提质服务保障三方面加速推进粮食稳产增效新模式。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出台《粮食增产保供12条》,新增挖掘种粮潜力、鼓励水旱轮作模式、粮功区非粮地种植旱粮等三方面提升食产能政策措施,稳住“三农”基本盘。全面压实“米袋子”责任制,稳定种粮面积,在全市率先开展早稻“完成成本+收益”保险试点,惠及50多户种粮户,种植面积8000多亩。目前,镇海区粮食播种面积达3.66万亩,九龙湖镇2000亩土地整理和蟹浦镇片区3200亩高标农建设全面推进,粮功区百亩“插花地”得以清理,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年种粮任务。

    二是创新种植模式,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探索不同的高产高效搭配模式,因地制宜在设施大棚内推广草莓水稻和番茄水稻轮作、稻田养虾、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等高效生态模式的应用,促进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土地增产、农产品提质、农民增收。今年,全区通过稻经轮作、稻“渔”共养等新型栽培模式,新增水稻播种面积3000余亩,成为镇海农业新型种养植模式的“窗口”展示。

    三是提质服务保障,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以争创国家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和“设施还田”,积极推进区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设施农用地审批备案等前期工作,实现了全区3500亩小麦、9000亩早稻收割及烘干工作机械化率均达100%。引进推广优质高效农机装备123台套,受益农户30余户,直接带动农户自筹购机资金近205万元,落实2家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创建。(镇海区农业专班)

    慈溪抓实抓好“菜篮子”“米袋子”

    今年以来,慈溪市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目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农产品稳产保供,保障了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让老百姓“菜篮子”丰富、“米袋子”充足。

    一是聚焦产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确保粮食和生猪增产保供,慈溪市加大政策激励,针对50亩以上规模种粮补贴政策,在宁波120元/亩的基础上,将水稻种植补助提高到140元/亩。目前,全市实现早稻播种面积3000多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实现小麦种植面积5.97万亩,完成省市下达任务的161.4%,总产量1.67万吨,同比增长34.2%。多措并举保障生猪供给,开展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专项整治,加大政策性养殖保险扶持力度,强化复养指导和标准化改造,使全市生猪增栏稳步增长,上半年生猪出栏13.09万头,正实施的生猪养殖项目进展有序。

    二是开拓渠道,实现产业链联动发展。以龙头带动促增收,带动整链联动,慈溪市创新“企业+加盟农场”订单农业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激发“链式效应”,保障农产品供应,加快恢复农业发展。在整条链中,农业龙头企业发挥“拉链头”作用,带动引导农场基地生产,“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用药、统一收购”,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既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又有助于农户增收创收,成功搭建起蔬菜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的桥梁。

    三是优化服务,借网发力激发农业活力。利用直播带货、“社交菜市”、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推动消费,拓宽农产品销售新渠道。疫情期间,农产品面临“买难卖难”的局面,微端“社交菜市”推出的“点菜式”团购配送服务破解了这一难题,累计配送农产品超20万单、2000余吨。在慈溪杨梅节开幕式上,慈溪市农业农村局携手正大公司开展直播推介慈溪杨梅活动,吸引流量237.9万人次,线上购买超3万单,销售额达到500余万元。首批发放杨梅消费券600余张,带动杨梅经营主体销售8000余单、成交金额超100万元。同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五联五送”、“三百”服务活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行动。2020年险种数量增至26个,参保农户7077户,同比增长73.7%。   (慈溪市农业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