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政务信息 发展规划
  • 发展规划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题报告
  • 阅读:
  • 时间:2020-11-27 15:54
  • 来源: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乡村产业与市场信息处
  • 我市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按照“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的总体要求,“立足五个融合、实施五区联动”,坚持多主体培育、多要素发力、多产业融合、多举措并用,深入延伸产业链,层层提升价值链,优化重组供应链,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功能持续拓展,新模式不断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一产“强身”、二产“塑形”、三产“注魂”,为乡村产业兴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情况

    (一)融合基础越来越好。一是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8.3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4.7亿元,居全省首位,增长率2.6%,创八年来新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632元,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7:1,连续16年保持缩小态势。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90.32分,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可持续发展水平居全省首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测评得分85.93,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三是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单位,全市99.5%的村完成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市基本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

    (二)融合主体越来越强。一是龙头带动。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294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2610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总数为4728家。二是加工促动。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副产物利用同步发展,全市有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7家、全国主食示范加工企业6家。三是创新驱动。全市已有市级及以上大学生创业园19家,其中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7家,2014-2019年,全市新增大学生创业人数累计达1.4万人。慈溪坎墩大学生众创园就是其中农业领域大学生创业的典型。

    (三)融合模式越来越新。一是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加工企业向产业链上游一产、下游三产开展前后延伸。如,海通食品集团因势利导发展多种新型农场模式,带动农户9.8万户,累计为当地农民创收超亿元。二是产业交叉融合模式。一些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农业与文化、旅游交叉融合发展。如,余姚市梁弄百果园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梁弄红色旅游相结合,增加了经营收入。三是内部循环融合模式。如天胜农牧的种植业、养殖业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四是网络融合模式。如宁波传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北仑俞家年糕微信营销运行以来,成为网红农产品。

    (四)融合机制越来越优。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成为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的主要力量。如余姚榨菜生产企业以收购大户为主体,建立种植鲜菜头收购价格稳定机制,协商确定全市统一收购指导价,既保护了菜农切身经济利益和种植积极性,又稳定了加工企业的鲜头原料供应。

    (五)融合水平越来越高。通过产业集群集聚,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增强。目前,江北区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市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中国美丽田园3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3个、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2个、全国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1个。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产业和园区融合,以大平台打造产业振兴引领区。以一产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针对我市农业“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实际情况,以农业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聚投入、产业集群发展和功能集合构建,大力实施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152211”工程,聚力建设一批融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慈溪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也是全省首个入选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集聚了正大集团等42家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以4万亩优质粮食和9.1万亩精品果蔬为主导产业的“一核两带四区多园”格局,建立了杭州湾现代农业研究院、沧海慈湖农创客基地、国际食品研发中心三大创新驱动平台,引入12家科研单位和16个专家团队,主导产业覆盖率、加工转化率分别达87%、85%。据统计,全市共有9个园区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名单,居全省第一;共有20个强镇列入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名单,居全省第一;共创建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2条,列全省第二;共认定认定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76个,现代农业庄园82个;共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6个。

    (二)立足种植和养殖融合,以大循环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深入实施优生态行动,坚持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清洁化生产、减量化投入、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广“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三级循环模式,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七大行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造农业内部循环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生态安全水平。目前全市已有1个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鄞州)、9个示范区和107个示范主体,5个基地被列为省级新型农作制度示范基地,3个省级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县(慈溪、奉化、鄞州)、1个省级整县制推进美丽生态畜牧业试点县(慈溪)、1个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鄞州)。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20万亩、病虫害统防统治71万亩,应用配方肥1.07万吨、商品有机肥12万吨,实现化肥减量1350吨、农药减量100吨,全市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5%,居全省领先。

    (三)立足生产和加工融合,以大加工打造“接二连三”先行区。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发展作为根本路径,以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为核心,引导产业从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延长企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从2000年起就开始专业进行金枪鱼加工,不断提升对金枪鱼高值化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逐步实现金枪鱼精制鱼油等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产业化,是中国最大的金枪鱼生产加工企业,成为中国金枪鱼加工的引领者。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收购了美国Primo种虾公司、青岛七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齐全可控的产业链体系,完成了生鲜肉及肉制品、水产品两条全产业链建设,公司于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四)立足农业和互联网融合,以大数据打造信息发展集成区。加强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应用,以互联网带动“加二连三”。一是推进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宁波整市和慈溪市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县),5家农业经营主体被评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主体。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平台项目初验、域名备案及审计,平台上线并开展试运行,目前平台已纳入主体2400余家,其中完成主体追溯溯源码打印主体200家,全程追溯溯源码打印主体202家,打印溯源码数量81584张,数字基地建设4家,安装物联网设备4家。二是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制订了宁波市农业物联网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互联网+”在农机领域的应用,以海曙古林镇的农业部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建设为载体,打造“数字农业”大田示范样本。三是做好信息进村入户。将信息进村入户作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和重要抓手,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全市已建成标准型、简易型益农信息社2410个,覆盖率达到99.8%。加强对农民信箱的应用培训和推广,开展农民信箱推介,全年发布“每日一助”农产品服务信息1500余条。四是发展农产品电商。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实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农产品网上销售额逐年增加。如天胜农牧自建网上销售平台,开展农产品自主配送到家,致力打造“美味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售新业态、新模式。宁波海上鲜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海上WiFi”设备和 App提供商、首家海鲜B2B交易平台,目前海上WiFi终端设备已经覆盖超过1万艘渔船,网上平台交易量超过37亿元。

    (五)立足农业和文旅融合,以大功能打造融合发展先导区。在做精做优做特一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积极拓展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加强农业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讲好宁波农业故事,打造乡愁经济,全市农业休闲旅游新类型不断涌现,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特点。全市已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200余家。涌现出农民丰收节、中国食博会、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开渔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奉化水蜜桃节等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业节庆活动和黄古林草席博物馆、雪菜博物馆、农机博物馆、王升大博物馆、慈城年糕馆等一批农业农村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