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报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农业农村信息2019年第2期
  • 阅读:
  • 时间:2019-03-21 15:46
  • 来源: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 作者:
  • 甬简082
    第10期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3月19日

    我市成功培育出岱衢洋大黄鱼“甬岱1号”新品系

    大黄鱼是一种高值美味,群众十分喜爱的海产鱼类,是我国传统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之一,有“海水国鱼”的美名,2017年养殖产量17.76万吨,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因其地理分布的不同,可分为“闽粤东族”和“岱衢族”大黄鱼等地理种群,目前我国养殖的大黄鱼主要是“闽粤东族”大黄鱼,分布于浙北舟山岱衢洋渔场“岱衢族”大黄鱼是历史上东海大黄鱼的主要代表,因其体色金黄、肉质鲜嫩和历史记忆等更受消费者欢迎,但因酷渔滥捕自然资源已近绝迹。

    大黄鱼也是宁波重要的海水增养殖鱼类,在宁波海洋渔业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的地方优势产业。宁波目前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经多年养殖存在着种质退化,生长速度减慢、病害频发、商品鱼品质低下等问题,养殖效益下降,制约着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为了保护岱衢族大黄鱼种质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业,从本世纪初以来,我市开展了岱衢族大黄鱼野生种鱼的采捕、保活和人工繁育研究,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单位于2007、2008年成功采捕、保活了数十尾野生岱衢族大黄鱼,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岱衢族大黄鱼人工繁育和选育工作。成立了以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吴雄飞研究员领衔的“宁波市岱衢族大黄鱼科技创新团队”,围绕岱衢族大黄鱼保种、良种选育、养殖大黄鱼品质改良、颗粒配合饲料研发与应用、病害防控和健康养殖模式等开展技术攻关与示范。经团队科技人员经10余年辛勤努力,成功培育出大黄鱼“甬岱1号”新品系。

    大黄鱼“甬岱1号”系以岱衢洋大黄鱼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经连续 5代群体选育而成。具有岱衢族大黄鱼体型优美、体色金黄、肉质细嫩等特点,其体型匀称细长,头背平滑,非繁殖季节体高/体长比小于0.28;适温盐范围广,适温范围7℃~34℃,适盐范围3~34;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摄食颗粒配合饲料。在低流速的海区均能养殖,生长速度较快,规格4米×4米×4米海水网箱,一般经18个月~19个月的养殖均能达500克~600克的商品规格。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大黄鱼“甬岱1号”生长速度(体重)比普通大黄鱼提高15.93%~18.11%,平均提高17.14%。适宜在我国浙江及以南沿海海水水体中养殖。

    2015~2018 年,连续四年两个生产周期在浙江象山港和三门湾海区进行的总水体62012m3的大黄鱼“甬岱1号”与普通大黄鱼网箱养殖生产性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平均规格4.5 克大黄鱼“甬岱1号”鱼苗,经19个月养殖,平均体重达550g-640g,养殖成活率37%-62.4%,成品鱼平均规格(体重)比普通大黄鱼提高15.78%~17.92%,生长速度(体重)提高15.93%~18.11%,成鱼单位网箱产量提高16.4%~19.42%。产品平均售价47-100元/kg,比相同方式养殖的普通大黄鱼高17.5%-150%。

    高品质岱衢族大黄鱼是宁波海水养殖提质增效,让渔民获益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年产量仅3000余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今年,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创新模式,首次在福建宁德大黄鱼主产区开展育苗,通过异地设点育苗、跨区域养殖等方式,扩大养殖空间,让更多的‘甬岱1号’大黄鱼‘游出去’,进一步打响宁波高品质大黄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