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号台风“米娜”于10月1日至2日袭击浙江沿海。宁波市海洋与渔业执法队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的组织部署,队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与相关处室、单位昼夜坚守、会商研判、有力指挥,做好渔船管控和应急处置,部门、上下、海陆协同联动,实现全市4420艘海上生产渔船及相关船员全部安全避风,圆满完成了大庆期间的渔船防台工作,保障了渔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提早组织部署,严密防范监控。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门发布第18号台风“米娜”预警信息后,市农业农村局随即组织会议传达上级最新指令,发布渔船台风警报信息。9月29日,市队船艇已处于待命适航状态,确保应对突发事件。9月30日,所有船艇按照任务部署就位防台值守并做好应急准备;救灾技术指导组赴奉化检查渔船防台工作,要求按照应急响应预案高标准严要求落实防台措施。象山等地提前出动渔政船和护渔船加强岸线巡逻,引航指挥进港避风渔船有序停泊。10月1日上午,市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防台工作任务,明确分工职责,提高防台应急工作能力;渔政33201冒着大风浪安全接引奉化渔船进入象山港内避风。10月1日晚上,市局防台专班制定《第18号台风(米娜)渔船出港管控应急预案》,提早部署预防渔船不听指令提前出港。10月2日上午,李强局长主持召开防台工作会议,对渔船出港安全管理等防台后期工作作出指示和部署。从9月30日开始,皇甫伟国副局长、黄章伟队长等领导坚守岗位,带领值班人员时刻紧盯渔船监控系统平台等信息。不少同志晚上通宵值班后白天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防台监控和协调指挥等工作中,连续40多小时奋战在防台一线。中国渔政33201、33203和海监7028等船艇坚守海上一线,服从指挥、通宵达旦、颠风簸浪,迅速按要求开展值班守港、海上引导、应急救援、封门堵港和违规查扣等防台工作,有效保障了渔船安全避风。"
二、密切协同配合,迅速应急处置。市农业农村局完善形成渔船防台“一中心三联动”机制,保障了台风“米娜”防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一中心”,即建立由局领导带队、渔业渔政渔港管理处、海洋与渔业执法队、渔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和渔业安全信息监测中心等多部门负责人联合组成的防台应急值班指挥中心,实时开展渔船监控、信息收集、风险会商研判、预警信息发布和险情应急处置指挥。“三联动”一是部门协同联动,市农业农村部门与海事、公安、海警和外市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时沟通、有效配合,共同做好违规查处、应急救援等工作;二是上下协同联动,与省渔业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和各区县(市)分管领导及渔业管理部门保持信息畅通,有情况随时沟通处置;三是陆海协同联动,陆上指挥中心与海上渔政船随时保持联系,根据指挥中心指令,渔政船立即行动执行任务,及时反馈信息。“一中心三联动”机制保障了我市台风期间渔船避风有序组织、违规渔船管控措施迅速落实和渔船安全险情成功处置等防台工作顺利开展。9月30日晚上18时47分,根据指挥中心指令,市队3艘执法船和1艘护渔船20余名执法人员接力出击,持续7小时在象山港开展夜间搜救,成功找到失联渔船和渔民。10月1日中午,“浙奉渔运00222”船在佛渡水道遇险失去动力,船上有13名人员等待救援。指挥中心与海事部门、“幸运洋”救助轮、渔政33212、33201船密切沟通,成功将遇险渔船和渔民救回。
三、严厉处罚打击,维护安全秩序。防台期间,指挥中心和海上渔政船根据风浪警报信息,密切监控渔船动态,严控渔船回港和开渔时间。台风警报解除前,市队组织执法船艇分别在白石山、乌龟山、郭巨、铜瓦门、下湾门和东门交界口、林门、三门口和金高椅等象山港、石浦港、三门湾等海域继续加强值守,守门堵港严防渔船提前出港。对未按指令起网回港避风和擅自出港等违反台风禁令渔船,迅速采取措施,依法严厉查处,坚决严厉打击防台违法行为,坚定维护渔船安全生产秩序和法治权威。渔政33203船于10月1日凌晨4时50分起航前往舟山,会同区县渔政部门查扣违反台风禁令渔船8艘并安全扣押回象山港执法基地。10月2日,根据省市县指挥中心分析研判,市队执法人员对在象山港避风的违反台风禁令渔船进行系统定位和动态监控,协同渔政33201船陆续查扣违规渔船8艘。防台警报解除后,黄章伟队长迅速带领执法人员前往扣船现场,会同象山、奉化渔政部门连夜对违反台风禁令渔船进行调查处理,并移交属地公安部门进一步侦办,对相关责任人实施拘留。此次台风期间,市县两级渔政部门严格执行渔业安全法律规定,共查扣涉嫌违反台风禁令渔船22艘,其中19艘(奉化10艘、象山8艘、鄞州1艘)在首次接到避风指令后未立即返航而是继续生产的渔船,已分别处以停航3至60天、罚款2至4万元和船长交由公安部门行政拘留等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3艘在台风警报未解除前擅自出海的渔船船长已被象山县公安部门处以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