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数据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2016年第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阅读:
  • 时间:2016-06-20 00:00
  • 来源:宁波市农业局
  • 作者:办公室管理员
  •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生产总体发展稳定。受去年冬天连绵阴雨天气影响,春粮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长势不如去年;畜牧业生产受“五水共治”影响,继续呈现下降态势;蔬菜瓜果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呈现价高量减趋势;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步完善,覆盖面继续扩大;项目进展顺利,项目效益开始发挥。
        一、种植业生产情况分析
       (一)春粮和油菜生产情况

      2016年春粮播种面积44.16万亩,比上年减8.06万亩,减幅15.4%;油菜12.6万亩,比上年减2.46万亩,减幅16.3%。其中,小麦9.38万亩,比上年减8.38万亩,减幅47.2%。春粮、油菜面积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受去冬连绵阴雨天气影响,晚稻不能按时收割,适宜冬播季节错失,导致冬种面积大幅下降,且播种基础较差。

      在本季度期间,春粮和油菜作物遭遇阶段性低温寒潮与雨雪天气影响,作物普遍受冻,其中蚕豌豆、油菜冻害严重,经田间调查显示一二类苗与常年相比减少,三类苗上升。随着后期气温回升,农户农艺措施加强,作物生长有所加速,但是今年总体季节推迟,植株长势偏弱,根系生长不良,对夺取今年春花作物丰收存有一定难度。

      (二)蔬菜瓜果生产情况

      第一季度我市蔬菜瓜果生产以甘蓝类、叶菜类、雪菜、榨菜以及大棚茄果类、瓜类、草莓等为主,在田蔬菜瓜果面积约37.5万亩,与去年的38万亩基本持平。生产上总体表现为长势差、产量减、市场价格高、产值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

      由于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天气情况较差,从去年冬季到今年1月我市降雨量一直较大,1月下旬、3月上旬又遭受两次冷空气影响,出现极端低温和降雪冰冻天气和强降温降水大风天气,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叶菜类蔬菜部分出现烂根、叶片变黄现象,大部分绿花菜出现黄蕾烂球等现象,产量都有所下降,市场供应减少,价格普遍上涨,但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从总体来看,绿花菜、小青菜、普通白菜、韭菜等鲜销型蔬菜,雪菜等加工型蔬菜都呈现出产量下降、价格上涨的情况。

      1、露地蔬菜

      (1)鲜销类型蔬菜

      甘蓝类:受寒潮和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大部分绿花菜黄蕾烂球,产量影响严重,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以余姚为例,部分田块绿花菜平均亩产仅为300-350公斤,亩收益仅1767-2061.5元,与去年相比每亩减少938.5-1233元。绿花菜今年(1-3月上旬)产地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5.14元,去年同期为2.8元,同比上涨83.6%;花椰菜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5.07元,去年同期为2.65元,同比上涨91.3%;结球甘蓝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1.8元,去年同期为0.57元,同比上涨215.8%。

      叶菜类:受寒潮影响,叶菜类蔬菜受冻生长缓慢,有些甚至烂根死亡,使小青菜、普通白菜、韭菜、芹菜、莴苣等蔬菜产量降低,价格一路上涨,尤其在2月春节期间,小青菜最贵时达每公斤16元,莴苣达到每公斤12元,芹菜、普通白菜、韭菜等每公斤价格超过了20元,直到2月中下旬价格才有所回落。据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点显示,小青菜今年平均产地批发价为每公斤6.18元,去年同期为2.8元,同比上涨121%;普通白菜今年平均产地批发价为每公斤4.16元,去年同期为2.9元,同比上涨43.4%;韭菜今年平均地头收购价为每公斤6.91元,去年同期为4.67元,同比上涨48.0%;芹菜今年平均地头收购价为每公斤4.68元,去年同期为3.21元,同比上涨45.8%。

      ( 2)加工类型蔬菜

      雪菜:受低温冰冻极端天气影响,今年雪菜的亩产量、总产量均低于去年,但价格要高于去年,亩产值、总产量要明显高于去年。今年每公斤价格0.55元,去年同期为0.36元,同比上涨52.8%

      榨菜:今年种植面积10.81万亩,与去年的10.89万亩基本持平。由于去年11月上中旬一直持续阴雨天气,榨菜移栽有所推迟,且秧苗总体素质不如往年,再加上受1月下旬、3月初两次极端天气影响,预计亩产量要低于去年的3671.2公斤/亩,总产量也会有所下降。

      2、大棚果蔬

      茄果类:特早熟栽培类型的,遇到1月下旬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植株叶片萎缩,出现落花落果、僵果现象,灰霉病等病害也较重,对第一档、第二档果的产量影响较大。早熟栽培类型的部分田块由于保温设施较差,再加上幼苗抵抗力弱,遇到1月下旬的低温,出现冻害现象,影响了植株正常生长,预计产量将有所下降。

      瓜类:特早熟栽培的瓜类,育苗期间因受连续阴雨及1月下旬低温冻害天气影响,秧苗总体素质较弱。3月初我市又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伴有强降温降水大风天气,对特早熟瓜类栽培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预计今年产量与去年相比会有所下降。

      草莓:受去年9月底台风、11月以来罕见连阴雨和今年1月份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今年草莓生产总体表现为秧苗总体素质差、果实偏小、产量降低,上市期略有推迟,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较重。初步估计全年草莓产量较上年减产20-30%。

          二、畜牧业生产情况及形势分析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美浙江”和省、市“五水共治”决策部署,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进美丽生态畜牧业建设。一季度,我市继续加大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淘汰 “脏乱散小”或污染治理不达标的畜禽养殖场,畜牧业生产水平持续下降。

      (一)全市畜牧业生产情况

      据统计,2016年一季度我市畜牧业产量继续呈下降态势,全市肉类总产量4.04万吨,禽蛋产量1.21万吨,牛奶产量0.83万吨,同比分别下降了11.51%,17.76%,3.91%。

      畜禽饲养量继续下滑。生猪饲养量112万头,同比下降了16.01%(其中生猪存栏79.64万头,出栏32.35万头,同比分别下降了16.44%和14.91%,能繁母猪存栏7.24万头,同比下降了19.20%);家禽饲养量1086万只,同比减少了14.37 %(其中家禽存栏625.37万只,出栏460.69万只,同比分别下降了17.65%和 9.46%);牛、兔饲养量1.69万头和45.95万只,分别下降7.69%和21.18%(其中牛存栏1.51万头,同比下降了6.71%,出栏1853头,同比下降了14.92%,奶牛存栏8382头,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兔存栏31.21万只,出栏14.74万只,同比分别下降了18.33%和26.62%)。羊饲养量14.77万只,同比增加了1.74 %(其中羊存栏9.46万只,同比增加了7.33%,出栏5.31万只,同比下降了6.89%。)。蜂存栏16.14万箱,同比增加了2.00%。

      (二)主要畜禽生产形势及效益分析

      1、生猪价格持续高涨,养殖户盈利水平继续上扬。

      (1)价格行情:自去年5月份生猪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以来,生猪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2016年1月份生猪平均价格达到18.5元/公斤,2月份春节期间价格一路飙升为20元/公斤左右,3月份,个别地区生猪价格已突破21元/公斤。

      (2)养殖效益:一季度,饲料成本价格持续回落,玉米、豆粕、小麦麸平均价格分别为2.1元/公斤、2.6元/公斤、1.4元/公斤左右,按照目前饲料价格及我市生猪的饲养管理水平,每公斤毛猪的成本价约为14元/公斤,出栏猪重110公斤,若按1季度生猪平均价格19.8元/公斤计算,猪粮比为9.4:1,已达到历史新高,进入黄色预警区域。出栏肉猪头均盈利达600元以上,自繁自养的养猪户每头盈利迈上800元,高的可达到900元左右,生猪养殖效益持续上扬。

      (3)原因分析及后市预测:近期猪价持续上涨主要因去冬今春以来受寒潮极端天气影响,生猪出现大面积的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成活率降低,生猪存栏量下降;再加上“五水共治”以来,在严厉的环保执法力度下,很多猪场关停,能繁母猪大量淘汰减少,导致总体产能下降,生产后劲不足。而猪源短缺的情况近期无法转变,整个市场仍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猪价保持持续高位运行。从目前的行情来看,短期内猪价不会出现明显回落,预计今年全年猪价有望维持高景气。

      2、家禽饲养量大幅下降,肉禽价涨势较蛋禽明显。

      (1)肉禽养殖:一季度,受春节影响,肉禽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土鸡价格最高时涨至50元/公斤左右,肉鸭和肉鹅达到40元/公斤左右。春节后,价格有所回落,目前土鸡平均价格为24-26元/公斤,肉鸭和肉鹅分别为21元/公斤左右。土鸡按照2公斤出栏重,饲养成本18-20元/公斤,每只盈利约为12元。肉鸭按照2公斤出栏重,每只盈利10元左右。肉鹅按照4公斤出栏重,每只盈利为16.6元。

      (2)蛋禽养殖:1月份,鸡蛋平均价格为8元/公斤,2月份鸡蛋价格有所上扬,3月份鸡蛋价格又回落至至6元/公斤左右;鸭蛋一季度平均价格为7.5元/公斤。禽蛋价格一直保持低位运行,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仍处于亏损状态。

      (3)原因分析及后市预测:近年来,由于频繁出现人感染H7N9流感现象,受其影响,家禽生产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禽业养殖效益持续下滑。 另一方面,随着“五水共治”水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市家禽养殖规模大量萎缩,饲养量急剧下滑,产能降低。为维持生存,诸多养殖户纷纷选择养殖周期较短的肉禽,因此蛋禽总饲养量下降明显。受春节节日效应刺激,肉禽、蛋禽均出现不同幅度上涨,但节日过后随着需求回落价格又趋于平稳,预计后期形势将不会有明显好转。

      3、牛、兔养殖仍处于亏损,羊养殖效益逐渐显现。

      一季度,我市肉牛、家兔养殖户仍处于亏损状态。肉牛平均收购价约为25元/公斤,饲养成本约为26元/公斤,按出栏重600-800公斤计算,每头肉牛仍亏损约600-800元。而奶牛虽然近年来单产提高,但牛奶收购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一季度平均价格为4.1元/公斤,每头奶牛现每天亏损5-6元。羊养殖效益开始逐渐显现,自去年10月份以来,随着天气变凉消费需求量增加,肉羊养殖开始扭亏为盈,价格开始回升,目前价格上升为18-20元/公斤,每只羊按40-60公斤出栏计算平均盈利400-500元左右。

      家兔行情一蹶不振,自两年前家兔开始出现低落以来,至今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目前统毛收购价在120元/公斤左右,按年产毛1.5公斤计算,每只兔可获毛利180元,与养殖成本相当,基本处于保本边缘。獭兔行情近来几乎跌入谷底,出现自2007年以来最低价格,兔皮跌至19-25元/张,兔肉价格19元/公斤,按一只兔1.25公斤计算,兔产值为48元/只,而獭兔饲养成本约需65元/只,亏损较为严重,因此诸多兔场纷纷选择减少存栏,保留种兔,以图行情好转后再扩大生产。

       三、现代农业园区和“三区”建设情况

      (一)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 

      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在建的市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和验收进度,规范项目管理。分解落实了2016年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验收和投资任务,通报项目建设进度和验收情况,开展了2015年度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按照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做好项目进度上报,1至3月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50万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4.9亿元,完成项目计划总投资的98%。

      下一步继续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管理和指导督促。重点抓好在建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尤其是2015年新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做好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和工作督查,按月上报项目投资和建设进度,按季度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确保市经济社会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现代农业“三区”建设情况

      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市从2016年起开展都市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粮食蔬菜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三区”建设。一季度重点开展各类调研工作,在深入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起草了《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设100个都市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完成总投资8亿元;明确建设35万亩粮食功能区,4万亩蔬菜功能区和8个绿色生态畜牧园区目标任务;明确以慈溪、余姚、宁海、象山四个先导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任务的主导产业集聚区。今年已完成第一批农业“三区”暨土地治理项目申报,计划总投资13346万元,建设总面积102274亩,其中粮食功能区建设面积49882亩,蔬菜功能区建设面积4760亩。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

      (一)落实情况

      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和指导,制定下发了《关于明确2016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关政策的通知》和《关于政策性生猪保险与病死生猪无害化集中处理全面联动实施的通知》,对2016年享受财政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险种、保额、费率、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以及投保主要条件、保险主要责任、投保时间、保险期间、起赔和理赔要点、免赔额(率)等承保理赔要点等予以了明确。指导农险经营机构开展好2016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和条款报备,指导做好生猪保险与病死生猪无害化集中处理全面联动实施工作。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调研新险种开发试点工作。

      (二)下步打算

      继续稳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组织做好2015年度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审计工作,开展农险中央资金申请。继续深入调研农险经营模式,按照适度竞争的原则,调整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要求,稳步拓展农险品种,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不断完善差异化财政保费补贴政策,着力构建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具体业务活动的规范管理,协调农业产业主管部门加强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协调配合,不断提高农业政策性保险理赔服务速度和质量。

      五、市级农业基本建设
       (一)、宁波市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圃与新品种引进展示中心

      项目建设地点为奉化市松岙镇街横村小沙湾畈,建设期限为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建设用地160亩,总投资3805万元。目前正在进行设计招投标工作,计划2016年6月开工建设。
       (二)宁波市畜牧兽医局实验室危房改造项目
       市发改委同意对该项目进行立项,并经与海曙区规划局对接,规划同意在原址进行改造。目前已经与环评单位进行了衔接,比对了实验室设计单位情况,正在做扩初设计准备。
        (三)宁波市农场危旧房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
       2014年9月完成在鄞州区发改委立项,10月区政府发文批复。2014年11月由宁波国土局鄞州分局挂牌出让建设用土使用权。目前正在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已经完成工程50%左右,已完成财务投资7800万元,预计2016年9月完工。 

      (四)宁波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迁扩建项目

      项目于2013年2月正式开工,目前,主体机构已结顶,智能化、外墙等配套工程建设已经完工,二次装修招标完成。正在进行二次装修、空调、环网工程建设。

      (五)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大楼

      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投资概算调整和财务审计工作。
       六、下步工作举措

      (一)立足产业融合,加快现代农业“三区”建设。大力开展都市农业示范区、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粮食蔬菜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式、园区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二)立足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按照省里“五水共治”和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减量化投入和资源化利用,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变“盆景”为“风景”。

      (三)立足优质安全,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坚持“产管并举”,突出标准化生产和专项整治两大抓手,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立足创新驱动,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快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为抓手,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

      (五)立足规模发展,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推进经营规模化,今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要达到67%以上;推进主体法人化,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推进服务社会化,积极创建省级社会化服务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组织,大力培育经营性的现代农业服务组织。

      (六)立足确权赋权,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办证工作,确保做到“进度不掉队、工作不返工、不留后遗症”;切实抓好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扫尾工作;创新农业保险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下有限商业化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