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数据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2015年第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 阅读:
  • 时间:2015-11-09 00:00
  • 来源:宁波市农业局
  • 作者:管理员
  •   一、农业生产形势

      (一)种植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

      ——粮食生产“稳中有升”,总体好于去年。面积方面,全市春粮面积41.1万亩,增幅1.7%,其中小麦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新高;早稻面积15.8万亩,减幅8.1%。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小麦面积增加占用了早稻面积,二是近几年早稻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中晚稻播种面积100.8万亩,增幅1%;旱杂粮面积43.5万亩,比去年减2.2%;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1万亩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产量方面,春粮比上年增7.6%;早稻受“灿鸿”台风影响减产30%左右;晚稻虽受台风“杜鹃”影响,但由于后期管理及时,目前长势良好,预计平均亩产521公斤,比去年增加37公斤,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在75万吨左右,比去年74.15万吨略增。考核情况:由于省里对我市的粮食目标任务进行了上调,从过去的189万亩和75万吨上调到209万亩和79万吨,加上省统计部门调整了数据统计办法,今年第一次以统计监测点数据为主,造成与过去的统计数据有较大差异,要完成今年的省定任务难度很大。

      ——蔬菜瓜果生产“量减价高”,菜农收入稳定。前三季度,全市蔬菜瓜果播种面积101.7万亩,比去年减0.5%;受台风“灿鸿”和“杜鹃”的影响,蔬菜产量比去年减少近20%,但销售形势较好,市场价格好于去年,小白菜、青菜等市场鲜销型蔬菜效益明显,甘蓝类、豆类蔬菜保持稳定。

      (二)畜牧业生产继续下滑。前三季度,全市肉类总产量约11.3万吨,比去年下降8.7%,自给率在40%左右;禽蛋产量3.1万吨,同比降33.5%;牛奶产量3.0万吨,同比增43.0%。

      ——生猪生产降速放缓,养猪扭亏为盈。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91.7万头,出栏102.5万头,分别同比下降10.7%和5.0%,下降幅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缓。猪价从二季度开始出现上涨势头,到6月底突破每公斤16元,超过盈亏平衡点,三季度继续一路上扬,8月份以来维持在19元/公斤左右,预计四季度猪价将维持高位运行态势,养猪业进入盈利阶段。

      ——家禽生产继续低迷,肉禽盈利蛋禽保本。前三季度全市家禽存栏783.5万只、出栏960.6万只,分别同比下降9.77%和22.6%。目前,肉禽形势较好,快速型肉鸡平均销售价格在9元/公斤左右,优质三黄鸡价格24元/公斤左右;土鸡价格约为20-22元/公斤左右;番鸭价格15-18元/公斤左右;肉鹅价格约为17-18元/公斤左右,均高于成本价,肉禽生产处于盈利;蛋禽处于保本和亏损边缘,其中鸡蛋已降至7元/公斤左右,低于生产成本。

      ——牛生产略有下降,养牛持续亏损;羊生产增加明显,养羊扭亏为盈。前三季度,全市牛存栏1.61万头、出栏4820头,分别同比降0.2%和11.3%;全市羊存栏11.0万只、出栏9.5万只,分别同比增8.8%和10.0%。今年以来,我市牛羊养殖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目前,肉牛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收购价格低于饲养成本,养牛持续亏损;肉羊价格出现恢复性反弹,已经高于饲养成本,平均每只羊盈利约300元左右。

      (三)农机化发展稳步推进。一是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各类插秧机231台,建设季供秧能力500亩以上的工厂化规模化育秧点743个,水稻机插面积达到72.5万亩,顺利完成全年机插任务;新增烘干机械87台,新增批次烘干能力约1000吨位,批次烘干能力约14300吨位,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4%。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全市新建合作社10家,合作社总数达到392家,新成立了4家股份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作业服务公司总数达到7家。

      二、农业重点工作

      (一)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今年1月,我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4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2015年宁波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5月,市政府新闻办和我局联合召开了全市新闻发布会,并在宁波日报上专版对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宣传。8月,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召开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对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进一步明确示范区建设的长远打算和短期目标。10月,经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办公室测评,2014年我市综合得分达到75.25分,超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75分,提前进入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

      (二)农业“两区”建设深入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方面,今年共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26个、总面积10万亩,其中市农业局单独负责实施项目10个、面积1.9万亩,到10月底,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现代农业园区方面,今年共立项现代农业园区项目34个,其中示范区10个、精品园24个,计划总投资1.94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5629万元。截至10月底,已全部进入实施阶段。1-10月,全市共完成投资17784.26万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88.92%,预计到年底前能完成“投资2亿元”的目标任务。

      (三)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加速推进。一是推进速度明显加快。截至10月25日,全市已有2721个村社完成股改,占村社总数的96.4%,比6月底增加20个百分点,预计到年底可达到98%以上,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二是推进过程规范有序。市里制定出台股改指导意见,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县里因地制宜制定推进方案,乡镇(街道)切实加强指导督促,股改村社全面落实“二表决、七公示、三签字”程序。三是农民群众基本满意。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由股改工作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三季度以来,群众到市级部门上访量明显下降,9月份到市级部门的上访仅3件。

      (四)农业水环境污染治理扎实推进。一是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活动,指导2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整建制推进县(宁海、鄞州)、1个农作物秸秆利用试点县(鄞州)和3个农药废弃物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县(慈溪、奉化、鄞州)做好各项创建工作。二是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六大工程(即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工程、畜牧业内部结构优化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和农业生产清洁化工程等),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养殖场治理提升1123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00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51万亩。三是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运行体系。5个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全市的病死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开展示范创建。指导奉化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余姚市、宁海县、象山县和镇海区创建省级放心示范县。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承办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强证后管理,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1-10月,全市新增“三品”农产品133个,累计达到1344个、面积190万亩。三是实施专项整治。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专项整治和肉品安全专项整治“百日会战”行动,行动期间,全市共出动农业行政执法人员248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检查养殖场、屠宰场1400余家次,查处违法行为22起。四是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监测力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抽检和“绿剑”执法行动,实行“检打联动”。今年以来,市级以上共抽检农产品2329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8.2%;抽检农业投入品358批次,总体合格率为82.4%。五是规范畜禽屠宰管理。成立市级畜禽屠宰联合执法稽查队和县级联合执法队伍,出台畜禽屠宰管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年活动,加强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检测,完善家禽“杀白上市”。

      (六)“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今后五年,我市将围绕全面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现代生态都市农业,以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产业市场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等“五化”为引领,横向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和生态保护功能,纵向拉长农业产业链,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要素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十三五”规划初稿已基本完成,计划于11月中旬提交市政府审议。

      (七)农业重大在建项目进展顺利。一是宁波市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圃与新品种引进展示中心项目。项目于2015年3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目前可行性报告通过专家论证,已报发改委审批。下一步将进行项目初步设计和土地的招拍挂手续。二是市畜牧兽医局实验室危房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和环评,正在抓紧开展可研及评审工作。三是慈溪农垦场危旧房改造工程。目前,第一期11幢200套房子已经建设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