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数据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2013年度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 阅读:
  • 时间:2014-01-01 10:07
  • 来源:宁波市农业局
  • 作者:计划财务处
  •         2013年,我市农业部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两区”建设为抓手,积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生产取得了新的发展。但由于农牧业生产遭遇了罕见的严重高温干旱和强台风带来的洪涝及禽流感疫情等自然灾害影响,损失重大。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

            今年7月以来持续近1个半月的高温干旱和10月7日的“菲特”台风带来的洪涝灾害造成我市农作物大面积受灾,损失重大。

            (一)粮食生产情况。2013年我市粮食生产总体形势表现为面积、单产和总产 “三减”。据统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213.3万亩,比上年减5.1万亩,减幅2.3%;亩产342公斤,比上年减44公斤,减幅11.4%;总产72.9万吨,比上年减11.3万吨,减幅13.4%。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旱杂粮面积下降。

            1.春粮。春粮生产表现“一增两减”。即面积、总产减、单产增。据统计,2013年春粮实收41.7万亩,比上年减1.4万亩,减幅3.2%;单产212公斤,比上年增11公斤,增幅5.5%;总产8.8万吨,比上年减0.1万吨,减幅1.1%。其中小麦12.1万亩,比上年减1.4万亩,减幅10.4%;单产250公斤,比上年增28公斤,增幅12.6%;总产3.03万吨,比上年增0.03万吨,增幅0.9%。

            2.早稻。早稻生产表现为“两减一平 ”,即面积减、总产减、单产平。据统计,全年早稻面积为23.5万亩,比去年24.1万亩减0.6万亩,减幅2.5%。早稻平均亩产430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属于高产年份。早稻总产10.1万吨,比去年10.4万吨减0.3万吨,减幅2.9%。今年市本级订单早稻收购价格为种粮大户(含专业合作社)每50公斤162元,一般农户155元,均比2012年提高4元,但受劳动力、农资等价格快速上涨影响,种植早稻效益不会好于去年。

            3.晚稻。晚稻生产表现为“一增两减”,即面积增、单产减和总产减。据统计,全市晚稻面积为104.67万亩,比去年增0.23万亩,增幅为0.22%,其中单季晚稻74.57万亩,连作晚稻30.1万亩。预估全市晚稻平均亩产441公斤,比去年减63公斤,减幅为12.5%。其中连作晚稻预估亩产380公斤,比去年减90公斤,减幅为19.1%。单季晚稻预估亩产465公斤,比去年减52公斤,减幅10.1%。预计晚稻总产为46.1万吨,比去年减少6.4万吨,减幅12.2%。今年我市市本级订单晚粳稻收购价格为种粮大户(含专业合作社)每50公斤170元,普通农户165元,比去年提高2元。受“菲特”台风洪涝灾害影响,今年晚稻产量低、品质差,很多晚稻谷被粮站拒收,种粮农户损失惨重。

            4.秋旱杂粮。秋旱杂粮面积为43.4万亩,亩产180公斤,总产7.8万吨,分别比上年面积减3.4万亩,亩产减82公斤,总产减4.5万吨。

            (二)经济作物生产。

            1.蔬菜瓜果。今年我市蔬菜瓜果生产呈现“三增一减”特点,即面积增、单产减、总产增、产值增。全市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48.6万亩,比上年增加7.3万亩,增幅为5.2%;亩产2032公斤,比上年减94公斤,减幅为4.4%;总产量302万吨,比上年增2万吨,增幅为0.7%;总产值43.35亿元,比上年增3.275亿元,增幅8.2%。今年全市蔬菜瓜果产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榨菜、雪菜、大白菜等露地冬春型蔬菜增产增收;二是豆类、瓜类、茄果类等春夏型蔬菜受高温干旱影响较大,但受损程度要轻于去年的“6·18”暴雨影响,因此总产量要高于去年,表现为增产平收;三是受灾害性天气影响西兰花、花椰菜等秋冬露地种植面积减少,蔬菜价格普遍较高,总效益较好,表现为减产平收。

            2.油菜。总体表现为“一减两增”,即面积减、单产增、总产增。全市油菜实际收获15万亩,比上年减0.5万亩,减幅3.2%;单产131公斤,比上年增7公斤,增幅5.6%;总产1.97万吨,比上年增0.04万吨,增幅2.1%。油菜面积受制于去冬遭遇烂冬年份,导致播种困难;开春后天气适宜,生长加速,农户勤加管理,促使单产提高。

            3.棉花。今年全市棉花生产与上年相比,总体表现为“两减两增”即:面积减、总产减、单产增和亩产值增。据统计,全市棉花种植面积74000亩,单产皮棉60公斤,总产量4440吨,与2012年相比,种植面积减少0.6万亩,减幅7.5%;单产60公斤,增加4.2公斤,增幅7.5%;总产4440吨,减少26吨,减幅为5.8%。今年棉花亩效益1230元,比去年1143.9元,亩增值86.1元。

            (三)冬种生产。

            今年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更加重视冬种生产,加上冬季天气总体晴好,十分有利于冬种生产,冬种面积呈现比上年增长的势头。据统计,今年冬种作物播种面积135.04万亩,比上年增5.11万亩,增幅3.9%。其中,春粮49.51万亩,比上年增3.67万亩,增幅8%;春粮中小麦14.31万亩,比上年增2.19万亩,增幅18.1%;大麦1.86万亩,比上年增0.47万亩,增幅33.8%。油菜16.98万亩,比上年增0.6万亩,增幅3.7%。绿肥8.11万亩,比上年增1.96万亩,增幅31.9%。当前冬种作物生长态势总体较好,各地农户正抓紧实施田间培育管理。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

            2013年,由于连续遭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及“菲特”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和动物疫病影响,导致全年畜牧业生产受损严重,畜牧生产水平总体有所下降。据统计预测,201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9.54万吨,禽蛋总产量6.47万吨、奶类总产量2.50万吨,分别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7%、10.10%、5.41%。预计2013年畜牧业总产值60亿元,同比下降10%。

            (一)生猪生产。

            1.生猪生产基本稳定。预计全年生猪饲养量为291.32万头,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生猪存栏119.84万头(含在外基地11.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1.52万头,同比分别下降0.42%和2.32%;全年生猪出栏171.48万头(含在外基地18.9万头),同比增长1.42%。

            2.生猪价格波动较大。据调查,今年前三季度猪肉平均价格22.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0.9%。受供求关系和季节性因素影响,毛猪价格1月上中旬在17.2元/公斤左右,1月下旬短期涨至一季度最高位18.6元/公斤,后又逐步下跌,2月中旬跌破16元/公斤,春节后跌破14元/公斤,3月中旬开始,受黄浦江死猪事件影响猪价进一步下滑,4月上旬跌至12.4元/公斤左右,后一直在12.8元/公斤左右波动,5月下旬猪价迅速反弹,短期上涨至15.6元/公斤,后一直在15.4元/公斤左右徘徊,7月底开始猪价又逐步上涨,8月份一直稳定在16.2元/公斤左右,9月开始,猪价又有所上涨,10月份和11月份保持持续上涨趋势,12月份已保持在17.0元/公斤左右。

            3.后市预测。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影响下,通过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带动,预计未来生猪饲养量将会进一步增加,以确保市场供应稳定。目前猪价处于上升态势,预计受元旦、春节双节刺激影响,猪肉消费量将出现大幅度增长,猪价也将会继续攀升,并可能达到前期高点。

            (二)家禽生产。

            1.家禽饲养总量下降。上半年,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我市家禽养殖业遭受重创,损失惨重。再加上8月份我市出现了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造成大量的家禽中暑死亡。10月份更是雪上加霜,我市再次遭受了百年不遇的超强台风“菲特”的袭击,余姚、奉化、江北、鄞州等养殖主产区大量畜禽场被淹,家禽受灾死亡严重。据统计预测,年末全市家禽总饲养量3163.15万只,同比下降15.69%,其中家禽存栏1142.36万只,出栏2020.79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3.30%和19.21%。

            2.肉禽价格起伏不定。自禽流感疫情影响消退以后,5月下旬开始活禽价格逐步上涨,到7月初快长型肉鸡平均销售价格恢复到10.4元/公斤左右,优质三黄鸡价格20元/公斤左右。8-9月份,快长型肉鸡平均销售价格在10.2元/公斤左右,优质三黄鸡价格26元/公斤左右。浙东白鹅平均收购价22元/公斤,最高达到24元/公斤,番鸭价格16~26元/公斤,草鸡放养鸡目前收购价30元/只,淘汰蛋鸭收购价40元/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0元/只。10-12月份,快长型肉鸡平均销售价格又保持在10元/公斤左右,优质三黄鸡在10月份有所回落,在23元/公斤左右,11月份又上涨达到26元/公斤的最高点,目前基本保持不变。

            3.禽蛋价格先降后升。自4月中旬禽蛋的消费需求急剧下降以来,禽蛋价格持续低迷,4-6月鸡蛋平均销售价格7.2元/公斤,鸭蛋平均销售价格10.4元/公斤。7-8月份禽蛋价格开始反弹,鸡蛋价格平均9.2元/公斤,鸭蛋价格11.4元/公斤,9月份鸡蛋价格已涨至10.4元/公斤左右,鸭蛋价格涨至12.2元/公斤左右,每公斤鸡蛋可获利2元左右,每公斤鸭蛋可获利1元左右。10-11月份,再次受禽流感报道影响,鸡蛋价格有所回落,下降至8.6元/公斤左右,目前有所上升,保持在9元/公斤左右。10-12月份鸭蛋价格基本保持不变,在12.2-12.6元/公斤之间波动,总体来看,禽蛋价格处于先降后升的趋势。

            4.后市预测。近年来,家禽养殖一直处于盈亏平衡状态,由于养殖效益不佳,家禽总饲养量持续下降,今年又遭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响,家禽业遭受重创,再加上“三改一拆”和水环境整治等因素影响,回升空间也将有限,预计明年饲养量将会继续下滑。但随着双节临近,肉禽、禽蛋产品价格将逐步回暖,预计春节蛋价将会出现短暂的高峰。

            (三)草食动物生产。

            1.牛饲养量下降,羊饲养量增加。我市牛存栏1.53万头,其中奶牛存栏6901头,同比分别下降7.64%和2.29%,肉牛出栏7823头,同比下降2.35%。羊存栏8.35万头,同比增长10.43%,出栏9.47万头,同比增长3.97%。

            2.兔饲养总量下降。我市兔存栏46.44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42%,兔出栏71.14万只,与去年基本持平。今年獭兔皮平均价格为60元/张,同比增长3.4%,每只獭兔平均利润在30元左右;兔毛价格平均220元/公斤,与去年基本持平,每公斤兔毛可获利100元左右。

            (四)养蜂生产。

            2013年全市蜂存栏16.94万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养殖量基本持平,但养殖效益有所下降。由于春季阴雨连绵,安徽等地的油菜蜜减产,紧接着洋槐受冻严重,泌蜜不佳,洋槐蜜大幅减产,再加上今年灾害性天气频繁,尤其是我市蜂群最集中的采蜜基地之一——内蒙古海拉尔油菜花期雨水偏多,流蜜受到严重影响,蜂群明显减产。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蜂群返乡秋繁时,遇上“菲特”台风带来的特大洪灾,致使许多蜂群严重受淹,经济损失巨大,而且今年国内外蜂产品市场不景气,蜂蜜、蜂王浆等两大主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平均跌幅超过28%,因此,全市总体养蜂情况不佳。以慈溪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慈溪市全年有蜜蜂9.15万群,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年共生产蜂蜜7137吨,比去年的7686吨减产7.1%;蜂王浆136吨,比去年的125吨增产8.8%;蜂蜡195吨,比去年的170吨增产14.7%;蜂花粉228吨,比去年的286吨减产19.1%。慈溪市全年养蜂总产值1.12亿元,比去年的1.28亿元下降12.5%;蜂群平均产值为1220元/群,比去年同期的1406元/群,减少186元/群。

            三、农民收入情况

            据对全市9个县(市)、区720户农经观察户全年收入情况的抽样调查。2013年我市农经观察户家庭纯收入达到了4755万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114万元,报酬性收入2166万元,财产性收入166万元,转移性收入296万元,其他收入13万元,人均达到了20721元,因年初部分观察户进行了调整等原因,与上年同期相比,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仅为0.3%。

            (一)家庭经营收入和报酬性收入占了总收入99%以上。2013年我市农经观察户报酬性收入达到了2166万元,同比增长10.2%,占总收入45.6%,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在本乡镇外获得592万元,在本乡镇内获得1574万元。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114万元,同比减少8.2%,占总收入44.5%。两者约占农民纯收入的99%。

            (二)财产性收入增幅较快。2013年农经观察户财产性收入达到了166万元,同比增长14.5%,增幅在各块收入中居于前列,其中,由于去年年底江北区农经观察户所在的村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使得分红大幅增加,分红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6%。

            (三)一产收入大幅下降,二、三产收入增速较快。2013年我市农经观察户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114万元,其中一产收入为123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9.6%,农业、林业和牧业等收入均有大幅下降,渔业收入略有增长。二产收入为4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三产收入为4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多种原因致使一产收入大幅下降。一是因为今年年初对部分观察点进行了调整,很多农业大户被调整,致使一产收入出现下降;二是部分县(市)、区由于区域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需要,对部分农业产业进行了调整,如北仑、江北等区进行了牧业整治,牧业收入出现了大幅下降;三是因为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原因致使一产收入大幅下降,如禽流感、旱灾、菲特台风带来的涝灾等。四是部分农户转农从商,减少了一产的比重,增加了二、三产比重。

            (四)区域间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绝对值仍较大。2013年全市观察户人均收入均超过了1.5万元,其中:1.5—2万元的有3个县(市)、区,2—2.5万元的有4个县(市)区,2.5万元以上的有2个县(市)区。最高的为鄞州区26515元,最低的为奉化市15777元,相差68.1%,这一比例比上年同期缩小86.1%,但绝对值仍较大。

            四、“两区建设”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情况

            (一)现代农业园区。

            1.总体情况。

            2013年新开工建设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60个,总面积8.7万亩,总投资3.43亿元,市财政补助8207万元,县财政配套5550万元。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项目162个,其中主导产业示范区项目39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项目123个,总面积22.93万亩,总投资11.34亿元,其中市财政专项补助2.74亿元,县财政配套1.84亿元。目前,项目建设总体顺利,已有79个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完成市级验收,其中今年完成验收49个。已会同市财政下拨园区市级补助资金17815.7万元,其中今年已下拨5202.55万元。

            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上,2013年我市共完成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的省级验收。现累计有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9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成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今年,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在组织完成《宁波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基础上,开展了规划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期修编工作。在原规划的“一圈两带四区块”产业布局总体框架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布局及规划项目,拓展“现代都市农业圈”,突出“四大现代农业先导区”,增加特色农业精品园项目。按照“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60个左右主导产业示范区、180个左右特色农业精品园的目标要求来调整完善规划项目。2014年和2015年规划园区项目重点考虑“菜篮子”和“果盘子”类项目。在具体规划项目安排上,经多次与县(市)、区沟通并组织产业办成员单位协调讨论,初步商定了2014年、2015年园区规划项目,其中示范区规划项目21个,精品园规划项目61个。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今年市政府还将慈溪市杭州湾、象山县大塘港、余姚市滨海、宁海县东部列为四大现代农业先导区进行重点建设,以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展示中心、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休闲观光中心为主要建设内容,发展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和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项目。今年上半年,市农业产业办组织完成了先导区的规划编制和评审,目前慈溪、余姚、象山的规划已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四大先导区规划总面积63万亩,2013-2015年计划总投资38.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6亿元,四大中心建设投资6.76亿元。象山县现代农业公共服务(展示)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慈溪市已开工建设,余姚市和宁海县也将于年内动工。

            2.下步主要工作。

            (1)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和验收进度。加强工作督查和进度督促,及时通报建设进度,重点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和验收,促使项目按期完工。按照验收办法的要求,把好项目验收关,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及时整改。

            (2)做好明后两年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申报立项等工作。做好2014年园区项目的申报指导、现场考查、项目初审和领导小组审定等相关工作。及时开展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项目申报,下发项目申报指南,做好项目申报、立项、验收的各项工作。2014年和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项目计划每年拟立项40个左右,要求基本在2014-2015年园区规划项目内。

            (3)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园区项目日常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建设的监管责任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产业主管部门在园区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产业主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二是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使项目建设符合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审批文件实施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4)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指导相关县(市)做好余姚市滨海、慈溪市杭州湾、宁海县东部、象山县大塘港等四大现代农业先导区规划的实施和建设进度,促进农业区域化发展。在完成农业公共服务(展示)中心建设基础上,重点开展先导区内沟渠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安排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及相关农业项目时也优先考虑四大现代农业先导区内的项目。

            (5)积极做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做好明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的考核验收。对完成验收的园区及时在浙江省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内“上图入库”。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情况。

            1.项目建设情况。

            (1)2013年度项目情况。2013年度粮功区标准化建设项目总面积10.37万亩,涉及江北、鄞州、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和宁海等7个县(市)、区27个乡镇(街道)共29个项目,共投入资金1.07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5600多万元。克服了年初连阴雨雪天气、项目招投标时间拖延和流标等多种因素影响,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到2013年12月底,全市已基本完成土建工程,正在抓紧进行项目验收。

            (2)2014年度项目准备情况。针对上年粮功区标准化建设情况,2014年项目建设进一步强调“早字当头”,2013年 4月下旬市农业局会同市财政局下达2014年度10万亩标准化建设任务,共涉及包括鄞州、余姚等6个县(市)、区共25个项目。7月下旬各地就完成了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后因市财政局提出整合粮功区标准化建设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而使各项工作停顿3个月。在市政府领导的协调下,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和市农发办达成一致意见,10万亩粮功区标准化建设任务,其中6.75万亩由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实施,市农业局配合,目前正在调整实施方案;余下的3.32万亩粮功区标准化建设由农业部门单独实施。实施方案已于11月中旬通过市级评审,经修改完善后批复。预计各地在2014年1月底前可完成核价、公示、招投标等工作,春节后可进场动工建设。

            2.主要工作情况。

            (1)部署全市粮功区标准化建设工作。为督促各地抓紧抓好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2月27日,市农业局组织召开了全市粮功区标准化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2012年粮功区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分析了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交流了推进粮功区标准化建设的对策措施。并对2013年度项目建设及2014年度项目申报、实施进行了统一部署。6月8日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在项目实施县相关科室负责人、乡镇(街道)农业镇长(主任)和具体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详细解读了《粮功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11月14日召开实施方案市级评审会议;12月初经市农业、财政和农发办协商,市农业局单独实施其中的3.32万亩,并已批复。

            (2)督查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项目建设。针对过去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市种植业管理总站联合各地粮功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项目的监督管理,深入每一个建设现场,重点督查工程质量,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2013年建设项目受多种因素影响,进度晚于预期,因此要求各地排出建设时间表,督促乡镇及施工单位增加建设力量,合理安排建设内容,充分利用阴雨间隙进行加班加点,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

            (3)落实2014年度项目建设任务。2013年4月下旬,市农业局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了2014年度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项目建设任务,督促各地及早落实明年建设任务,并按要求做好项目实施方案编写工作,以确保能保质保量完成2014年建设任务。

            (4)完成粮功区“上图入库”工作。根据省农业厅要求,组织全市提前将80万亩粮功区统一编号、划定界址,将所有数据全部录入到省、市专门的粮功区管理系统内,完成了“上图入库”工作,实现我市粮功区的动态管理。尤其是在标准农田转换和重大项目粮功区调整上做到有据可查,严格管理。

            (5)完成粮功区非粮化倾向调研。根据省农业厅要求,组织全市开展了粮功区非粮化倾向调研。调研面积为2010-2012年经省农业厅“上图入库”认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45.58万亩,2012年上述区域内水稻播种面积45.6万亩,旱杂粮5.86万亩,一年生经济作物9.68万亩,多年生经济作物、花卉苗木、鱼塘等共计5.35万亩,粮功区内平均粮食复种指数仅为1.13。据调查,我市粮功区内非粮化类型主要为种植果树、花卉苗木、蔬菜瓜果以及草坪等。粮功区非粮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二是因粮功区条件改善,有利于非粮作物生产和产品运输,导致非粮种植户与种粮大户抢租土地现象十分突出。三是农户对农田非粮种植决定权过大。《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方享有自主经营权,种植粮食或非粮作物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农户手中,不能强制干预。为有效抑制粮功区非粮化倾向,建议:一是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使种粮效益与非粮效益基本相当,从而稳定粮食生产。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办法》,加大对粮功区的保护力度。三是凡是涉及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非粮化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不予立项,同时取消对粮功区内非粮作物的大棚、农资等相关补贴。四是稳定和完善种粮补贴政策。五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六是加大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帮助种粮大户降低其融资成本,减少种粮风险。

            (6)积极做好全省“两区”建设现场会的配合协调工作。年初省政府决定全省“两区”建设现场会在象山举行,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其中的一项目重要内容。因此,会同象山县农林局调研落实东陈乡岳头片粮功区作为现场会的其中一个点。经与省农业厅、象山县农林局、东陈乡及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多次沟通衔接协调,督促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8月下旬顺利完成了各项建设工作,保证了全省“两区”建设现场会的顺利召开。同时,根据现场会要求,积极收集全市粮功区建设图片资料,总结整理全市粮功区建设工作经验,全面展示我市粮功区建设成果。

            (三)政策性农业保险。

            1.总体情况。今年,我市对2013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各险种的保险责任、费率、保额、定损标准、补贴标准等进行了完善调整,同时根据财政部和我市实际,对2012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各险种的财政补贴比例予以明确。在23号强台风“菲特”影响我市期间,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积极做好应对工作,实地了解掌握灾情,积极协调并指导市共保体及时开展农业保险参保品种的查勘定损理赔。目前我市已全面完成强台风“菲特”后受灾农险品种的定损理赔工作,因“菲特”台风受灾赔付案件共计2259个,赔款14865万元。到11月底,今年我市政策性农险投保户数14.19万户,保费收入13286万元,总保额46.12亿元,赔款17887万元。

            2.下步工作。以《农业保险条例》为依据,积极当好政府参谋,改革我市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修改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努力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理顺部门间工作关系,构建良好运行管理机制。

            (1)深入调研,当好参谋。重点是做好我市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改革的调研,为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2)注重协调,完善政策。一是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进一步修改完善保障水平和财政补贴政策;二是加强与各产业部门的协调,在需求开发、条款完善、定损协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加强与保监部门的协调,充分发挥其在具体业务监督方面的职能。四是加强与保险机构的协调,及时分析新情况,不断开发新产品,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

            (3)加强指导,构建机制。根据《农业保险条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着力构建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将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等机构协助办理农业保险业务进行规范。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市)、区农险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五、在建项目进度

            2013年继续承建、新增建设的共有5大类24个项目。即6个农业沼气建设项目、13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3个植保工程、1个农技推广服务体系、1个农场危旧房改造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7130.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下拨2783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745万元,企业自筹2642.8万元。

            (一)沼气项目。2011年项目4个,年度总投资178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00万元,地方配套400万元,企业自筹986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累计完成投资1756.73万元,完成率98.4%,其中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完成率为100%。项目主体全部完工。2012年项目2个,年度总投资84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200万元,企业自筹446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累计完成投资826万元,完成率97.6%,其中中央投资完成率100%,地方配套完成率80%。项目主体已全部完工。

            (二)生猪项目。今年,我市已完成6个2012年度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任务,改扩建猪舍2400平方米,建设1350立方米沼气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总投资1027.8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80万元。项目建成后,生猪年出栏规模达3.05万头,进一步保障了市场的有效供给,推进了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同时,2013年度7个国家生猪标准化项目已通过实施方案批复并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各个项目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均完成计划总投资的30%以上。

            (三)农技推广体系项目。我市依托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对全市9个县(市)、区的89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开展服务设施设备配置和业务用房建设,补助中央、市级资金1048.5万元,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按1:1落实配套资金。

            (四)国有农场危旧房改造项目。慈溪市农垦场危房改造项目的各项审批手续已完成,法律顾问也已聘请,正在编制建房的有关规章制度。明年初即可进行项目招投标。

            (五)植保工程。慈溪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已完成投资183.95万元,总投资完成率63.65%,其中土建工程完成69.02万元,仪器设备完成74.9332万元,田间工程完成40万元。鄞州区项目植保病虫观测场选址已确认,在原田块水稻收割完毕时及时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将择期开展观测圃田间施工。宁海县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45万元,总投资完成率为49.45%。

     

     

     

    201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