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思三创”为动力,以“两区”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稳粮保供给、科技强产业、增收惠民生”主题,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很好地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全市种植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畜牧业生产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有了新的增加。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
上半年我市农作物虽受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出现减产,但生产情况基本稳定,蔬菜价格普遍高涨,全市种植业基本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早稻生产。
据统计,今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24.8万亩,比去年减少1万亩,导致面积减少主要原因仍是建设用地增加、花木、草坪和葡萄等作物的扩种。分析今年早稻生产的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育秧期间气候好,有利于早稻育秧。今年早稻育秧期间的气候比较有利,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育秧期间的最低气温保持在10℃以上,对早稻育秧十分有利。主要体现在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数量充足,为早稻丰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插种比往年提早,插后返青发棵快。今年抛秧及机插的移栽期比往年有所提早,插种结束也早,插种后缓苗时间短,起发快,属于快发年份。据余姚、鄞州、奉化三个苗情点5月10日调查,平均每亩苗数抛秧达到17.9万,机插达到13万,而去年同期分蘖还很少。由于今年气温回升早,直播早稻播种后基本无烂种、烂芽现象,成秧率较高,因此苗数较足。
3、高温多日照使生育期明显提早。今年早稻生产期间,有效积温明显增加。据市气象台测定,4、5两月我市有效积温比常年增加116.8℃,比去年增加60℃。其中4月份有效积温比常年增加86.8℃,比去年增加60℃;5月份有效积温比常年增加30℃,与去年基本持平。与此同时,日照时数也明显增加,特别是4月份的日照时数达157.1小时,比常年增加11小时,增长近0.7成。高温多日照导致早稻生育期明显提早,今年早稻插种后缓苗期短,加上4、5月温度较高,致使分蘖发生快,尤其是机插早稻,分蘖发生时间和数量明显快于常年。据余姚苗情点调查:3月30日播种、4月25日移栽的抛秧和机插早稻够苗期在5月14日左右,比往年提早5天,比去年提早12天。
4、大棚育秧发展迅速。今年我市出台政策继续对早稻专用育秧大棚给予补助,补助标准每平方米按GP-622单栋钢架大棚6元,GP-825单栋钢架大棚8元,连栋钢架大棚30元,玻璃温室300元进行补贴。据统计,今年新增大棚育秧面积3万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早稻群体普遍偏大,容易导致纹枯病爆发和引起倒伏,为夺取早稻丰产,必须加强中后期的培育管理。
(二)春粮、油菜生产。
据统计,今年全市春粮生产表现为“三减”:全市春粮实际收获45.4万亩,比上年减2.9万亩,减幅6%;平均单产192公斤,比上年减14.3公斤,减幅7%;总产8.7万吨,比上年减1.3万吨,减幅13%。油菜实际收获15.79万亩,比上年减2.6万亩,减幅14%;平均单产111公斤,比上年减20.9公斤,减幅16%;总产1.8万吨,比上年减0.7万吨,减幅28%。
春粮中,今年小麦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势态,单产受天气因素下降明显。今年实际收获小麦面积12.8万亩,比上年增0.7万亩,增幅6%;平均单产203公斤,比上年减47公斤,减幅19%;总产2.6万吨,比上年减0.4万吨,减幅14%。大麦实际收获1万亩,比上年减0.3万亩,减幅25%;平均单产195公斤,比上年减55公斤,减幅22%;总产0.19万吨,比上年减0.1万吨,减幅42%。蚕(豌)豆实际收获22.3万亩,比上年减2.5万亩,减幅10%;平均单产149公斤,比上年减6公斤,减幅4%;总产3.3万吨,比上年减0.5万吨,减幅13%。马铃薯实际收获9.3万亩,比上年减0.9万亩,减幅8%;平均单产281公斤,比上年增5.1公斤,增幅2%;总产2.6万吨,比上年减0.19万吨,减幅7%。
导致今年春花作物减产的原因主要为:一是受去年晚稻收获期推迟、冬播期间又遭遇雨水天气影响,冬播季节明显延迟,据调查统计,全市约三分之一小麦在去年12月份播种;二是自小麦播种后到拔节期,遭遇连续雨水和光照不足天气,麦田受雨水影响烂籽现象普遍,个别田块发苗不足,植株生长矮弱,麦穗穗型偏小;三是小麦一定程度发生赤霉病和倒伏现象,对后期产量形成有所影响。
今年春花作物收获期间,除5月24-26和30日出现雨水天气对小麦收割进度有所影响外,与去年相比收割进程相对比较顺利。
(三)蔬菜生产形势分析。
1、冬春蔬菜(果)。
冬播春收蔬菜瓜果以榨菜、雪菜、草莓、春甘蓝、白菜、大白菜等为主,据统计,收获面积30余万亩,略少于去年,总体减产,价格普遍较好,大部分露地蔬菜出现减产增收,大棚蔬果经济效益仍然较好。
(1)露地蔬菜。今年受春季低温阴雨气候影响,冬春露地蔬菜普遍减产,由于价格上涨,总体呈现减产增收。其中雪菜、榨菜两大冬春菜形势较好,如榨菜生产受去年收购价偏低和今年春季不利天气影响,总体呈现收获期推迟和“两减两增”特点,即面积减、单产减、价格增、亩产值增。今年全市榨菜种植面积11.2万亩,比去年减少约0.7万亩,减幅约5.9%。据对榨菜主产区余姚的调查,今年榨菜收获期比往年推迟7~10天,面积、亩产量、收购价、亩产值分别为8.25万亩、3533.5公斤、0.809元/公斤、2858.6元,比去年分别减6.2%、减24.8%、增71.4%、增29%。大白菜、甘蓝、菜心因上市量少,价格大幅上涨,慈溪大白菜每公斤收购价2.0元左右、甘蓝0.9元、菜心3.0元以上,露地蔬菜平均亩产值达2500元左右。
(2)大棚蔬果。大棚蔬果基本出现减产,但上市价格明显高于去年,仍获得了较高产值。其中大棚草莓面积2万亩,比去年略有增加,且“红颊”、“章姬”等优质草莓品种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分别达总面积47%和29%。由于春季多雨寡照天气影响,第二、三档果产量、品质均严重下降。天气转晴后,由于温度回升过快,草莓大量上市,对销售有影响。如慈溪每亩平均产量为1250公斤左右,比去年减产16.7%,其中“丰香”、“红颊”每公斤平均价格差别明显,分别为11元、21元。
2、春夏蔬菜(瓜果)。
据统计,今年春夏蔬菜以瓜类、豆类、茄果类、叶菜类、茭白等为主,种植面积为50万亩左右,与去年相比略有减少。同样受天气影响,大部分春夏蔬菜播种、移栽及上市期均推迟,部分产量降低,市场表现不一。
(1)露地蔬菜。露地蔬菜产量略低,价格较高,效益较好。其中茭白生产受长期低温阴雨影响,田烂积水、苗势弱、起发慢、施肥推迟,造成营养生长过于旺盛,孕茭少而分散,减产减收已成定局。豆类蔬菜种植面积受育苗期灾害天气影响略有减少,如慈溪春大豆35500亩、比上年减少500亩,春刀豆14000亩、比上年减少1000亩。预计豆类的亩产量与上年相差不大,以慈溪为例,当前市场收购价格每公斤为5.5元,比上年增加了0.8元,春大豆的亩产值可超过去年,效益较好。
(2)大棚蔬菜。由于春季低温阴雨时间长,番茄、茄子、瓠瓜等大棚蔬菜生长慢,上市期比去年推迟半个月左右,前期产量受到一定影响,4月后升温快,上市量增加较快,总体产量相对较稳。上半年价格走势偏高并持续到5月上旬,因此大棚蔬菜的产值高于去年。西甜瓜面积略低于去年,由于天气影响上市时间推迟,目前看来产量将高于去年,效益也将有所增加。
(四)棉花生产。
今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8万亩,比去年减少1.98万亩,减幅达20%,面积减少原因主要为生产成本增加、总体效益偏低等。但由于天气较好,棉花出苗整齐、壮苗率高,虽受5月10日前后冷空气影响导致部分发生立枯病,但各地积极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当前生长情况较好。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
上半年我市肉类总产量10.29万吨(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2.40%,禽蛋产量3.68万吨,同比下降15.70%,奶类产量1.11万吨,同比下降9.99%。
(一)生猪生产。
1、目前全市生猪存栏117.17万头(含在外基地9.8万头),同比增长16.59%,能繁母猪存栏11.64万头(含在外基地0.75万头),同比增长6.79%,上半年生猪出栏83.83万头(含在外基地7.15万头),同比增长1.18%。
2、2011年生猪价格一直居于高位,盈利空间不断攀升,最高时每头生猪盈利达1000元,去年10月份开始,猪价进入震荡回落通道,今年春节过后,更是一路走低,一季度生猪每公斤平均出场价16.98元,猪粮比价为6.80:1,二季度,生猪平均出场价分别为14.7元,14.3元和14.0元。一季度仔猪每公斤平均价格为34.67元,二季度末降至24.0元,仔猪价格已至低位,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实际上是有价无市,交易惨淡。
上半年生猪价格一路下行,但饲料价格却稳中有升,一季度玉米每公斤平均到场价为2.47元,二季度涨至2.59元,涨幅为4.86%。此外,用工成本也较去年有了较大上涨,据调查,奉化、鄞州等地规模猪场用工成本平均上涨约30%。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每公斤生猪平均出场价15.65元,玉米平均到场价2.53元,猪粮比为6.19:1。在正常饲养管理情况下以6:1猪粮比为盈亏平衡点计算,上半年的猪场利润基本保持平衡,饲养管理和疫病控制较好的略有利润产生。
3、后市预测。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拉动,以项目为抓手,突出重点、夯实基础,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近两年生猪存栏稳定在115万头以上,对有效确保市场供应,稳定我市猪肉价格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受年初持续阴雨气候影响,仔猪腹泻病多发,存活率下降,导致场户减少出栏,多养大猪,据调查,目前生猪出栏重量普遍已达125-150公斤,较以往提高了15-20%,已冲抵了仔猪死亡造成的影响,加之暑期为传统的消费淡季,需求将进一步下降,预计近期生猪价格仍将在低位徘徊,形势不容乐观。
(二)家禽生产。
1、目前全市家禽存栏1064.33万只,同比下降8.50%,其中鸡存栏425.26万只,鸭存栏530.18万只,同比分别下降4.58%和13.48%,鹅存栏108.89万只,同比增长3.95%;家禽出栏1664.53万只,同比增长8.29%,其中鸡出栏788.13万只,鸭出栏636.76万只,鹅出栏239.6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69%,9.13%和8.05%。
2、蛋禽养殖利润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受外地鸡蛋冲击,一季度我市鸡蛋每公斤平均收购价在6.40-6.80元,价格处于低位,蛋鸡养殖略微亏损,从5月下旬开始,鸡蛋价格大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势,平均收购价从7元左右迅速蹿升至9元,被网友戏称为“火箭蛋”。据调查,我市规模养殖户鸡蛋成本价约为7元,此轮涨价,使得蛋鸡养殖利润完成由0到近2元的提升。与鸡蛋价格稍有不同,鸭蛋收购价稳中有升,由年初的8.0元,逐步上涨至9.0元左右,总利润较低,但呈现逐渐增长之势。
此番鸡蛋价格上涨,受以下两方面影响较大:一是蛋鸡存栏下降。一季度禽蛋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部分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出于看空后市的担忧,本季度开始,纷纷将蛋鸡出栏,目前我市蛋鸡存栏170.86万只,同比下降8.66%,环比下降5.93%;二是受高温天气影响,蛋鸡产量下降,加之疫病多发,可上市鸡蛋下降明显,反观消费端,暑期的到来使肉类消费量逐渐减少,禽蛋需求较为旺盛,由此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导致蛋价回升。
3、肉禽价格下降明显,养殖效益迅速下滑。第一季度快大型肉鸡每公斤平均销售价格为11.6元,只均获利6元左右; 第二季度价格一路下滑,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分别从4月初的12.0元和12.4元,跌至目前的8.4元和10元,养殖效益迅速下滑。上半年,优质三黄鸡价格比较稳定,每公斤平均21元左右,只均获利15元左右。目前,番鸭价格在18元左右,淘汰蛋鸭价格23元/只;浙东白鹅目前收购价16元,最高价格在23.00元,本季最低收购价15.00元。
4、后市预测。年初,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对家禽养殖影响较大,一方面散户家禽养殖时间推迟,另一方面蛋禽疫病较为严重,产蛋量下降明显,加之禽蛋价格持续低迷,多数养殖场为亏损经营,造成很多蛋鸡、蛋鸭淘汰出栏,因而我市家禽存栏下降较大,随着近期禽蛋价格的回升,养殖户补栏积极,而蛋鸡从苗鸡到产蛋约需4-5个月时间,周期较短,预计后市禽蛋供应将有所增加,价格将逐步稳定,盈利尚佳。
(三)草食动物生产。
1、牛饲养量下降明显,羊存出栏小幅增长。我市牛存栏17532头,其中奶牛存栏6800头,同比分别下降4.59%和1.94%;上半年,牛出栏4020头,同比下降8.82%。羊存栏7.32万只。出栏5.4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84%和0.37%
2、獭兔增,毛兔减,养殖利润尚可。目前,我市獭兔存出栏分别为41.96万只和34.5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8.34%和12.10%;毛兔存栏为14.10万只,同比下降4.21%。今年上半年兔毛、兔皮收购价格处于相对平稳期,兔皮收购价格每张45-60元,兔肉每公斤15元,兔毛收购价保持在每公斤240元,养殖利润尚可。
(四)蜜蜂生产。
今年上半年,全市蜜蜂存栏16.85万箱,同比下降1.88%。入春以来,养蜂生产连续遭受近一个月的低温阴雨天气,致使越冬春繁的蜂群遭受重创,蜂农损失惨重。据初步调查,我市全部蜜蜂养殖户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50%蜂群受此影响群势下降明显,10%的蜜蜂死亡,每个蜂场平均经济损失达2~3万元,4月份以来,天气逐渐好转,养蜂业逐步恢复,但总体来看上半年蜜蜂养殖开局不利。
三、上半年农民收入情况
据对全市7个县(市)、区(缺余姚、宁海、海曙、江东)520户农经观察户今年上半年收入情况的抽样调查,农经观察户人均纯收入为9395元,同比增加1524元,增长19.4%。
(一)收入结构基本保持稳定。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农经观察户纯收入为1520万元,比上年增加237万元,增长18.5%。家庭经营收入和报酬性收入仍为我市农民两大收入来源。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为671万元,比上年增加65万元,增长10.7%,占纯收入的44.1%;报酬性收入为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占40.8%,其中,从本乡镇内获得的报酬性收入占了79.4%;财产性收入为7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占4.9%;由于土地征用收入大量增加,转移性收入达到153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占10.1%。
(二)“三产”收入“有增有减”。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第一产业纯收入406万元,比上年增长24.9%;第二产业纯收入126万元,比上年减少6%,第三产业纯收入142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农民收入区域不平衡现象突出。全市农经观察户人均收入最高的区为鄞州13282元,最低为北仑7612元,相差5670元,相差74.5%;城郊区与远郊区县同中心区的差距明显,除北仑外,收入在9500元以上的区县有三个,分别是鄞州、江北和镇海,8500元以下的主要集中在奉化、象山等南部地区。
四、农业“两区”建设情况
(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1、基本情况。
2011年共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项目42个,其中主导产业示范区1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8个,面积6.24万亩,总投资4.06亿元,其中市财政专项补助9800万元,县财政配套6790万元。目前,项目建设总体顺利,已下达市级专项补助资金7036万元及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资金940万元。其中计划当年完工的14个项目中,鄞州区瞻岐椿霖水产特色农业精品园等6个项目已完成市级竣工验收,8个项目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计划2012年完工的28个项目中,26个已完成50%以上。
2012年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已全部完成前期工作,4月下达了投资计划,现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和审查,共开工建设64个,包括主导产业示范区14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0个,部分项目将于年底前完成主要建设内容。64个项目建设面积共8.36万亩,总投资41856万元,市财政补助1001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6737万元。
此外,目前我市已有余姚市滨海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等15个综合区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余姚临山葡萄示范区、宁波牛奶集团第十八牧场奶牛精品园等8个园区已被认定为省首批现代农业园区。
2、主要工作。
(1)加快验收进度。在年初下发了2012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要求,制订了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2012年验收计划表。做好对在建项目的检查督促,加快对已建成项目的考核验收,今年来已验收农业产业基地项目4个,现代农业园区项目5个。
(2)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在项目建设上,我市农业产业办充分发挥好牵头和协调作用,组织相关部门从项目申报、考查、初审、立项、资金整合和安排、实施方案审核等各环节进行集体讨论,逐个项目进行审查对接。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市级产业主管部门、各县(市)、区及乡镇政府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3)加强项目管理。制订完善了《宁波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宁波市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严格做好项目申报、评审、立项等各环节工作,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相关制度。
(4)及时下拨资金。会同市财政局于5月份下达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补助资金2158万元,至今已累计下拨园区专项补助资金7036万元,累计下拨农业产业基地市级补助资金15925.5万元。
3、下步工作打算。
在下步工作中继续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力度。一是以综合区建设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区域化发展,加强对综合区的调研和支持力度。二是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园区项目管理。重点加快项目建设和验收进度,确保全年完成30个园区项目的验收,2011年项目重点抓好建设进度和验收,2012年园区项目重点抓好在建管理和督促,及时开展2013年园区项目申报审核等前期工作。同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科技水平,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做好已完成项目的后续管理,加快项目补助资金下拨。三是积极做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创建和考核验收,全年争取完成1个以上现代农业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5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的省级验收。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
1、项目建设情况。
(1)2011年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试点项目。我市在2011年启动了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试点,涉及8个县(市)、区共16个乡镇18个项目区块。共投入建设资金4770.55万元(不包括水利、农机、科技、地力提升等资金),其中市财政投入2210.6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210.6万元,乡镇(街道)自筹350.01万元。目前,3万亩已通过验收,剩余2万亩正在进行项目审计和资料汇总,将于近期验收。
(2)2012年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2012年10万亩建设任务涉及6个县(市)、区24个乡镇(街道)共25个功能区建设项目。共投入资金10566万元(不包括水利、农机、科技、地力提升等资金),其中市财政投入5424万元、县级财政配套4479万元,乡镇(街道)自筹663万元。受春季长时期多雨天气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滞缓,目前全市工程进度为71.3%,其中鄞州、慈溪、奉化进度较快,已超过85%。洞桥镇百梁畈已完成全部土建工程。6-10月份因水稻生产的影响,将无法进行正常的工程施工,11份才能复工建设。预计到年底可完成全部土建工程。
(3)2013年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根据前两年建设的实际情况, 2013年建设项目强调“早字当头”,任务早下达、方案早设计、项目早申报、招标早进行、工程早动工。今年5月上旬市农业局会同市财政局已下达2013年度标准化建设任务10.2万亩,共涉及包括江北、鄞州、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和宁海7个县(市)、区,县(市)、区又将具体指标分解到26个乡镇(街道)。目前,各乡镇(街道)都在抓紧进行项目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其中宁海县行动最为迅速,已完成了实施方案初稿,正在进行县级审核和专家评审。
2、主要工作情况。
(1)制定《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已于3月底由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联合下发实施。
(2)召开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工作座谈会。继一季度专题工作会议之后,6月8日市农业局再次组织召开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各县(市、区)农业局职能科室负责人,26个项目实施乡镇农业镇长(主任)和项目建设具体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交流了2012年项目建设情况,详细解读了《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部署了2013年度项目建设工作。
(3)督促检查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项目建设。一是要求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二是会同县级部门加大巡查力度,重点检查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确保工程质量。三是加强进度督促,针对1月下旬以来的连续阴雨天气已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的实际情况,要求各地排出建设时间表,合理安排建设内容,能做的工作尽可能先做,并适当增加建设力量,充分利用阴雨间隙进行加班加点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四是要求各地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对地力提升、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等相关方面建设,尤其是与水利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同步实施河道整治、机埠泵站新建和维修工作。
(4)抓紧落实2013年项目建设任务。根据《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5月初,市农业局联合市财政局下达了2013年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项目建设任务,督促各地及早落实明年建设任务。6月8日,在各县(市、区)落实了项目实施乡镇后,组织召开了2013年度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项目建设工作会议,进行项目建设动员和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培训,要求各地积极动员、及早落实、狠抓质量、保证进度,保质保量完成2013年建设任务。
3、下一步工作打算。
(1)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督促检查。通过近两年的功能区标准化建设,发现了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建设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监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建设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二是加强工程建设进度督促,使项目建设能在预定期限内完工。
(2)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的验收。严格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办法》的要求,对照建设内容批复,结合实地查看和审阅资料,做好2011年度剩余项目以及2012年度部分已完工项目的验收工作。年底前完成2012年度大部分项目的验收工作。
(3)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音像图片等资料录制、整理和宣传工作。摄制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前、建设中、建成后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及完善生产条件、提升服务功能、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到位率,以及功能区落地上图、动态管理等全方位的音像图片资料,全面反映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同时,加强功能区建设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进一步推进对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工作。
(4)做好2013年度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项目建设各项工作。2013年度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任务已经下达各地,将督促各地及早编制完成项目实施方案,7月底前上报所在县粮功区办公室,8月底前正式行文上报市农业局,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复审批复,各乡镇尽早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在晚稻收割一结束即可开工建设,充分利用冬春有利时机,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使项目建设早日完工。
五、项目立项和申报情况
(一)立项情况。
根据农业部《关于21个种公猪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函〔2011〕227号)的精神,我市爱卡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姜山种公猪站二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该项目总投资248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1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75万元,自筹资金23万元。
(二)申报情况。
我市拟申报2012年和2013年农业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为:
1、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关于申报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我局与市发改委联合申报2012年宁波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建设内容为单纯购置设备乡镇50个,购置设备及改扩建业务用房乡镇39个。总投资1398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699万元,地方财政配套699万元。
2、根据市发改委《关于抓紧做好2013年农业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通知》和农业部《关于做好2013年中央预算内农业投资计划编报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12〕14号)精神,我局及时组织各县(市)、区和局属有关单位对照申报范围和条件,进行了认真申报。根据我市农业建设现状,着眼“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整体考虑的前提下,经筛选,准备申报项目11个。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7个,农村沼气工程2个,宁波市农技推广体系队伍能力建设1个,农垦棚户区(国有农场危旧房)改造项目1个。总投资5619.32万元。其中申请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54万元,地方财政配套610万元,自筹资金3955.32万元。
3、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3年养殖业良种工程建设等储备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12]61号)精神,我局将宁波市镇海巨高兔业有限公司向农业部申报2013年养殖业良种工程建设畜禽新品种培育选育场储备项目。建设内容为:建设6幢新兔舍,兔舍间隔及周边进行绿化,同时,配套道路、水电、防疫设施,并购置兔舍、实验室所需设备。拟投资1070万元,争取中央财政补助5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5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320万元。
六、各项支农政策落实情况
各级政府继续重视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据调查统计,今年中央和市、县各级财政下达财政预算支农资金共达92111万元,比上年增加11354万元,增长14.6%。
(一)中央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1791万元,比上年增2260万元,增长23.7%。平均每亩获补52.07元。该项资金分两期下拨,第一期9673万元,第二期针对农资价格继续上涨,补拨2118万元。
(二)中央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497万元,比上年减32万元,减少12.6%。
(三)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34250万元,比上年增4400万元,增长14.7%。
(四)市财力安排资金610万元,比上年增113万元,增长22.7%。
(五)各县(市)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42963万元,比上年增4657.7万元,增长12.2%。
二○一二年六月十八日